景点------鱼粮溪

家乡区县: 贵州省江口县

              

                         鱼粮溪,位于贵州省江口县闵孝镇与民和乡交界处,其村民属于民和乡栏杆村所辖,而坝子上的良田,又有三分之一属于闵孝。

鱼粮溪名称的来历,说是这里盛产黄颡鱼,就是本地所说的角角鱼,所以历朝历代,这里的村民以鱼代粮上交皇粮国税,一直沿袭到清末,故得名“鱼粮溪”。

鱼粮溪的风光,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位于闵孝广寨的溪门口到栏杆坳下面的马树这一段,约莫3公里,这里溪流道道,峡谷深深,眼看路已走到尽头,突然又豁然开朗,给人以“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第二个组成部分是马树到鱼粮溪寨上这一段,为广袤的田园,由两个坝子和一个寨子组成。从马树起到回转塘,是第一个坝子,长约1.5公里,溪两岸就是大块的农田,估计有600来亩,是坡上那个叫栏杆坳的寨子所属,惜这里离栏杆坳寨子有七八里路,且山高路险,而寨子里的人外出打工甚多,故无人耕作,举目望去,两岸芳草凄凄,田园平平整整,好一个户外大本营。

从回转塘到鱼粮溪寨上,是一处九曲十八弯的峡谷风光。这里峡谷很窄,水流湍急,加上两侧山上瀑布飞流直下,使这里淫雨霏霏,声震十里。从这里辗转几个小湾,趟过几道小河后,就来到了鱼粮溪寨上。

鱼粮溪小寨就十来户人家,全姓姚,侗族。按道理说,这个寨子是侗族的可能性极小。侗族是从湖南新晃沿河上溯到玉屏、岑巩及江口民和、官和一带,而鱼粮溪不在舞阳河沿岸,原则上是不会有侗族的,但或许这里的侗族先民们按照“高山苗、水侗家”的习惯选择了这块风水宝地,百里迢迢迁移到这里。

从寨子里斑驳的围墙、婆娑的河柳及古码头遗址,我们看得出这里昔日的辉煌。小寨依山而建,寨前是一畦稻田,再前面是溪水绕寨东流。传说鱼粮溪曾经是个大寨,有百多户人家,加上山高水长,很少有人能识得真面目。现在好多专家到过鱼粮溪后,自然而然地联想到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可见这里极有可能就是桃花源的原版。

正因为鱼粮溪昔日的原始、古朴和兴旺,才有后面的人丁稀少。据寨里的老人说,鱼粮溪是被人整了名堂的。原来的鱼粮溪人丁兴旺,也有人外出做官。一个相当于现在的省长家的家眷来到鱼粮溪后,竟乐不思归,前来接其返程的官兵颇费周折才进入鱼粮溪。一随行先生出了个馊主意:对寨人言鱼粮溪富而不贵,出不了大官,如果将山上石头稍作移动,就富贵双全了。结果使得白岩垮塌、马树枯萎、瘟疫横行,人们只得背井离乡,鱼粮溪再无人烟。后来侗家先人看到这地方风景不错,有山有水有良田,就迁到这里来了。

沿溪而上,寨子过后又是一片碧绿的稻田,比下面的坝子要宽一些。这里是坡上拖船沟、泡木山和鱼粮溪的粮仓。溪流两岸,古树婆娑,碾坊、古码头昭示着这里的悠久历史。

最精彩的风景算第个部分,从犀牛洞起到万丈岩,约2公里。从这里起,有犀牛洞、出水洞、穿洞、龙宫、落水洞等十多个形态各异的溶洞和几道川流不息的瀑布,以及一些怪异的山。其中,犀牛洞水温长期保持在12度左右,只要喝上一口这里的水,就觉得凉入心脾;出水洞象人的嘴巴一样扁着,两边有“牙床”,在枯水季节,很适合躺在这里的大石板上睡觉,而一到涨水时节,满洞都浸泡在绿茵茵的水里,给人以背寒的感觉。从出水洞处上溯300米许,就是穿洞——一个张着血盆大口的怪物,一个大洞连接着无数小洞,让人扑朔迷离,分不清东西南北;再往上,在一块硕大的平整石板旁,是一个叫“美女晒羞”的景点。

再往上,就是鱼粮溪最奇特的景致了。一挂瀑布,从两扇石门破门而出,咆哮着冲进一个碧绿的水塘中,在这里打个转,就从容不迫地流入洞中。洞底能见到的地方约20来个平方,看不见的不可预测,这里被当地人称为“龙宫”,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棘胸蛙在这里随处可见。站在龙宫的入水口往上看,是三座天然生成的天桥,据当地人介绍,有两座已长成,一座尚未接拢。瀑布以上,有一个大大的进水口,名叫“落水窿”,从上面下来的水,绝大部分消失在这里,再从出水洞出来。落水窿里除咆哮的水声外,水面上有袅袅的水汽,如果太阳光斜射在洞内的水面上,会有一道小小的彩虹桥,用普通照相机都照得很清楚。落水窿以上,是一个大大的水槽,名叫“猪槽塘”,这里是鸳鸯的天堂,每到夕阳西下的时候,成群结队的鸳鸯在这个河段悠闲地游着,胜似闲庭信步。

从猪槽塘抬头往上看,就是鱼粮溪最有名的景点——万丈岩。万丈岩约莫有80层楼房高、500多米宽,表面比较平整,偶尔有一些草顽强地生长在岩缝中,那就是最著名的草药黄莲了。万丈岩悬崖70%以上的地方有一条石缝将其一分为二,蝙蝠成天在这里飞去飞来,极为劳碌。

游玩累了,你还可以在当地农户家中享受锅巴饭、腊肉、酸菜等农家口味。如果时间充裕,主人家还会去给你网几个鱼回来品尝。而在过去,当地小孩用撵牛的竹条就可以打死几斤鱼,现在鱼不多了,也就不那么容易了。

进入鱼粮溪,有游的,有玩的,有吃的,一切都那么原汁原味,一切都那么扣人心弦,让人流连忘返,让人永世难忘。

女娃子!(2015-05-2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