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自然资源
1、地理位置
北川羌族自治县是中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古属汶山郡,北周时建县,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是我国古代治水英雄、第一个王朝—夏朝奠基人大禹的故里,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面积2868平方公里,人口16万,其中羌族9.1万,占全县总人口58%以上,占全国羌族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九皇山景区地处北川县西北部,地理坐标在东经104°43’,北纬31°89’。
2、地质地貌
九皇山景区地形变化较大,西北高,东南低,山脚最低海拔620米,山顶最高海拔2840米,山峰坡度在18°-25°之间,最大坡度超过80°。平通河流经过的山谷-桂溪河峡谷构成了区内主要地形空间。地形起伏变化多端,河谷西侧是和多层次的斜坡,东侧是壁立刚劲的峭崖,喀斯特地貌特征十分典型。
气候
九皇山景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山地立体气候明显,冬暖夏凉,温凉阴
九皇山(4张)
湿,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4.7℃-15.8℃,一月份气温3.8℃-5.0℃,七月份气温23.2℃-24.8℃,相对湿度75-80,年日照1050小时,年降水量950-1300毫米,全年无霜期240天。2006年10月19日至10月23日,第五届全国气象、环境与健康学术研讨会在景区召开,与会的陶诗言院士、曾庆存院士、任振海院士、洪钟祥院士等近百位科研院所、院校的气象、环境与健康专家,认真考察与研究了九皇山景区的气候、环境,一致认为景区地理位置独特,气候舒适性优势显著,负氧离子浓度高(80000个/立方厘米),是典型的山地康乐型气候,极宜保健、养生、休闲。
动植物资源
九皇山景区地貌类型复杂,地形差异甚大,形成了明显的植被垂直分布带。自下而上可分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针叶、阔叶混交林带,山地针叶林带,高山灌丛和高山草甸等。
景区自然资源
1、地理位置
北川羌族自治县是中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古属汶山郡,北周时建县,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是我国古代治水英雄、第一个王朝—夏朝奠基人大禹的故里,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面积2868平方公里,人口16万,其中羌族9.1万,占全县总人口58%以上,占全国羌族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九皇山景区地处北川县西北部,地理坐标在东经104°43’,北纬31°89’。
2、地质地貌
九皇山景区地形变化较大,西北高,东南低,山脚最低海拔620米,山顶最高海拔2840米,山峰坡度在18°-25°之间,最大坡度超过80°。平通河流经过的山谷-桂溪河峡谷构成了区内主要地形空间。地形起伏变化多端,河谷西侧是和多层次的斜坡,东侧是壁立刚劲的峭崖,喀斯特地貌特征十分典型。
气候
九皇山景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山地立体气候明显,冬暖夏凉,温凉阴
湿,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4.7℃-15.8℃,一月份气温3.8℃-5.0℃,七月份气温23.2℃-24.8℃,相对湿度75-80,年日照1050小时,年降水量950-1300毫米,全年无霜期240天。2006年10月19日至10月23日,第五届全国气象、环境与健康学术研讨会在景区召开,与会的陶诗言院士、曾庆存院士、任振海院士、洪钟祥院士等近百位科研院所、院校的气象、环境与健康专家,认真考察与研究了九皇山景区的气候、环境,一致认为景区地理位置独特,气候舒适性优势显著,负氧离子浓度高(80000个/立方厘米),是典型的山地康乐型气候,极宜保健、养生、休闲。
动植物资源
九皇山景区地貌类型复杂,地形差异甚大,形成了明显的植被垂直分布带。自下而上可分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针叶、阔叶混交林带,山地针叶林带,高山灌丛和高山草甸等。V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