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是唐代诗人杜牧《过华清宫》中的著名诗句,鲜为人知的是,诗中的荔枝产自涪陵荔枝园。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在《荔枝叹》中就有“永元荔州来交州,天宝岁贡取之涪”之说。
福建岭南、四川泸州、宜宾等地都盛产荔枝,但荔枝产地距京城长安最近的是涪陵。唐代涪陵所产荔枝名“玉贞子”,果大、肉厚、色艳、味美。唐玄宗为取悦生于四川忠县(今重庆忠县)的宠妃杨玉环喜食新鲜荔枝,颁旨自涪州设专驿直通长安,修建一条从涪陵直通陕西长安运送荔枝的驿道,后世称为“荔枝道”。据有关史书记载:荔枝道起自涪陵城西荔枝园,北渡长江,经垫江、梁平、开江、达州,从陕西西乡快马入秦岭子午谷,至长安不过三日。并采涪州西荔枝名园“妃子园”所产荔枝名品“玉真子”,连枝带叶密封于新砍下的竹筒中,装笼上马,快马进呈,经七天七夜抵西安,到达华清宫时荔枝色似新采,味香如初。
蔡襄在《荔枝谱》中有“贵妃嗜涪陵鲜荔枝,岁命驿致”的记载。每年盛夏时节,涪陵荔枝园内流香溢蜜,红艳艳的荔枝挂满枝头。新熟的荔枝被连枝带叶采下,装入竹筒密封,用专送紧急公文的快马运往长安。涪陵荔枝“一枝独秀”,成为朝廷贡品,使涪陵荔枝园名盛一时,但也给涪陵的百姓带来沉重负担。不管天旱地涝、病虫灾害,奉天命种植的荔枝,不容有半点闪失。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杨贵妃随唐玄宗逃离长安,在马嵬坡香消玉殒后,涪陵荔枝园逐渐冷落、荒芜。到宋代,据南宋《与地纪胜》记载,那时荔枝园仍有荔枝树百余株,“颗肥肉厚,唐贵妃所喜”。到明代时,只剩下一株唐代荔枝树。至清初,涪陵已无荔枝,但荔枝园犹存。清朝咸丰年间,涪陵知州姚兰坡曾在荔枝园建亭,种植荔枝树,不久因故被毁。此后,荔枝园旧址被岁月风雨冲刷,零落得无处寻觅踪迹,空留下一个让人叹息的地名——荔枝园。旧时涪陵八景之一的“荔浦春风”,也随之徒有虚名。
上世纪60年代,涪陵有关部门规划重建荔枝园,从1962年至1980年间,三次从四川合江地区引进3万余株荔枝苗,但因气候差异和管理技术等原因,仅成活了300余株。为挖掘唐代荔枝园历史文化,本世纪初,涪陵曾邀请全国荔枝专家实地考察,规划涪陵荔枝园旅游景区,建成后可改写三峡库区和重庆市范围内,尚无成片荔枝林成活的历史。
荔枝曾经让涪陵辉煌过。天地悠悠、岁月悠悠、江山悠悠,愿涪陵荔枝园旅游景区,能再现满园荔树如海、枝上红果似霞的胜景。那时或可改写苏东坡老先生的著名诗句为“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涪陵人”了
个人主页:http://wm23.cn/qingzhikong梧桐子账号:http://www.wutongzi.com/uc/15957895.html
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u/3780177282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u/3780177282?source=blog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