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潭镇位于涪陵区西南部边缘,地处北纬32°27′,东经107°07′,东邻同乐乡,西邻大顺乡,南接南川冷水关乡,北接青羊镇。龙潭镇东北距涪陵城63Km,南距南川城43Km,西距重庆城155Km。有涪(陵)南(川)路和两条龙新(新妙、新村)公路穿越集镇而过对外连接。集镇建成区面积1.0 平方千米;,镇区幅员面积129.3平方千米;,现有耕地面积68175亩,其中:田46965亩,土14910亩,有效灌溉面积37418亩,林地69553亩,覆盖率达42%。镇辖20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108个农业社,14个居民小组,13060户,共45950人,其中:城镇人口9700人,占总人口的21%。
清代名为龙潭子场,因流经场边的溪河在此拐湾迭流,形成一深水潭,传说潭壁龙洞中藏有蛟龙而得名。清末置龙潭乡。民国20年置为龙潭镇,24年复改为乡,未久复为镇。31年分置崇兴乡后一直设为乡。1953年分置出大同、共和、五星3个乡,1955年归并。1962年由龙潭公社分置大同公社。1981年更名为龙潭坝公社。1985年3月撤乡置为龙潭镇。1992年7月撤区并乡,新村乡、大同乡合并于龙潭镇,时值34个村,212个农业社,10079户,41291人(非农业人口391)。1998年12月复置新村乡。2004年底镇辖13个自然村,2个居委,64个农业社,20个居民小组,8939户,31974人(非农业人口2322人)。镇驻地在龙潭镇建设西路11号(洞青堡)。
该镇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人文底蕴。建于康熙年间的万天宫,占地668m²,2000年8月被涪陵区佛教协会批准恢复,并更名为凤翔寺,常年僧人念经,香客拜佛络绎不绝,佛教信徒常出入此地,每逢庙会热闹非凡。著名数学家何鲁为后人留下楹联,现位于龙潭镇中心卫生院。上联:“拓地作名园几树红梅添诗意”,下联:“临泊成胜景一湾绿水护草堂”,横联:“安之居”,行楷敞劲,此联被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另外位于新乐村西南1.3Km,建于东汉年间的狮子嘴墓群,共有25座分布在长200m,宽70m,距山脚10m的岩石上,同样也是区级文物。镇境内还有观音阁、大堂寺、群乐宫、仙人崖石刻等29处名胜古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