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不要急于表现自己

家乡区县: 四川省仁寿县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纳特·史坦芬格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要求4名前来求职的人,要一边做自我情况报告的录音,一边用小型煮炉煮牛奶。

第一位求职者声称自己学习成绩优秀,而且有出色的社会活动能力。他在报告最后特意提到牛奶煮得很好;
第二位求职者的报告内容与第一个人相差无几,但他在报告的最后说,他不小心碰翻了煮炉,牛奶也煮煳了;
第三位的情况和前面两位不同。他说自己的学业很糟糕,而且社会组织活动能力不怎么样,但他的牛奶煮得相当棒;
第四位的自我报告和第三位相似,并且牛奶也煮得差劲。

史坦芬格认为,所有求职者都可以归于上述四类人之中,第一类人:十分完美,毫无欠缺;第二类人:非常完美,略有欠缺;第三类人:欠缺,有小长处;第四类人:毫无长处。

表面上看来,似乎第一类人成功的几率应该更大,但现实的天平却常常倾向于第二类人。因为人毕竟还是现实的,都会有或大或小的毛病,不可能做到面面俱美。同时,一个人如果锋芒毕露,会让面试官觉得你华而不实或者故意做作,甚至还担心浅水养不住你这条大鱼。相反有意无意地卖点“傻”,学点笨,使人觉得亲近,更容易让人接受。

所以,对招聘而言,按职位所需要的性格特征和专业知识去挑人,远比按照个性特征来挑人有益的多。

当然,不是说有能力,有棱角,有锋芒不好,你也不应该将自己同化成和别人一样,我说的只是面试时的暂时情况。在面试的时候,略微收收你的棱角和锋芒,展现出踏实稳定的一面,若是被录用,则还是继续坦坦荡荡做你自己,这样可能更好。

别因为在面试就急于展现个性而错失本应是你的offer。

省省那些 “希望自己薪资能很快达到某个数”、“如果你给我一个发挥的空间,我一定能让你有N倍的收益” 、“如果我被录用,您一定不会对我失望”之类太过狂妄的回答,别让HR对你有 “会不安于室”的想法,毕竟拿到offer才是你的第一步目标不是吗?

禄灵(2015-05-2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