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十大名人——李觏

家乡区县: 南昌市南昌县

李觏(1009~1059)
北宋思想家、诗人。字泰伯,建昌军南城(今属江西)人,南城在盱江边,李觏在此地创建盱江书院,故世称盱江先生。他家世寒微,自称南城小民。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来学者常数十百人。仁宗皇□初(1049),范仲淹荐为太学助教,后为直讲。李觏在政治思想方面,反对道学家不许谈利欲的说教,认为人非利不生(《原文》),治国之实,必本于财用(《富国策》),提出了一些发展经济的办法,对王安石变法有直接影响。其诗歌内容,大多涉及政治得失,人民疾苦。构思遣辞,新颖独创,甚至有些奇特,出人意外。他在《论文》诗中写道:今人往往号能文,意熟辞陈未足云。若见江鱼须恸哭,腹中曾有屈原坟。可见他有意避免意熟辞陈而力求生新,别辟蹊径。他作诗师法皮(日休)陆(龟蒙)、以中兴诗道自命。如《获稻》、《乡思》、《苦雨初霁》、《读长恨辞》等诗,清新可诵。《方平》、《璧月》、《梁帝》、《送僧游庐山》、《忆钱塘江》诸绝句,王士□《居易录》以为风致似义山。但集中通体完善的诗并不很多。李觏的文章实较诗为佳。《直讲李先生文集》,有《四部丛刊》影明左赞刻本,共37卷,外集3卷前附年谱,后附《门人录》。中华书局新出版的《李觏集》,即据此校点。

余国(2015-05-2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