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县94岁抗战老兵为老伴补办婚礼

家乡区县: 四川省渠县

67年前,闫正明和周素清喜结连理,没有鲜花、没有嫁衣,只有两颗年轻炙热的心,碰在了一起。婚后周素清跟着闫正明回到他渠县老家,两人相扶相携、风雨同舟,这一过就是67年。67年里,周素清从未走出过深山,更没有回家乡看一眼,直到双目失明。
三年前,他们唯一的养子因病去世,老年丧子的打击更是让周素清以泪洗面。
为了让笑容重新回到老伴脸上,也为弥补当年简陋的婚礼,纪念两人牵手一辈子的爱情,闫正明一直有个心愿:希望再为老伴举行一场婚礼。5月15日,在爱心人士的帮助下,94岁的抗战老兵闫正明终于为89岁的老伴穿上了婚纱,两人也在大家的祝福声中相互交换了结婚戒指。
迟来67年的婚礼 令人动容
5月15日,渠县 渡镇金花村的一个农家小院内,格外热闹。
当天上午10点,来自四川抗战老兵救助会达州分会和爱心公益组织的志愿者们忙着为两位“新人”搭建婚礼礼堂;乡亲四邻们则帮着准备坝坝宴,招待客人……89岁的“新娘”周素清在志愿者的搀扶下进里屋梳妆,而94岁的“新郎”闫正明换好燕尾服后则坐在堂屋的凳子上,手里摩挲着一块由建川博物馆颁发的抗战胜利60周年纪念章。不一会,见周素清梳妆完毕,闫正明立马站起来上前搀住她的手,将她领到凳子前坐下。
“周阿姨今天好漂亮,以前是大美女,现在是老美女。”“还啥子美女哟,都这么大岁数了!”听到志愿者夸奖,周素清害羞地捂嘴笑了起来。
此时,有人建议两人“亲一个”,闫正明显得有些不好意思,扭捏了一阵,终于举起周素清的手深情地吻了一下,周素清的眼里瞬间噙满了泪花,让在场的人感动不已。
中午12点08分,司仪宣布婚礼开始。伴随着婚礼进行曲,闫正明牵着89岁的老伴周素清缓缓步上红毯,老人们年事已高,短短的几步路,却走了20余秒,可现场观礼的人群却十分安静,直到两位老人走到台上,才响起阵阵掌声。
在整个婚纱照拍摄以及典礼仪式过程中,闫正明始终紧紧握着老伴的手,他说:“她眼睛看不见,腿脚也不方便,我搀着她。”朴实的话语让人动容。随后,两人在大家的祝福声中相互交换了结婚戒指。

“穿越火线”的传令兵
94岁的闫正明是一名抗战老兵,曾参加过长沙会战、鄂西会战、常德会战等对日作战。1940年,年仅十五六岁的闫正明被拉壮丁,从渠县观音梁转到原达县北门,由江西来的部队接走,途经万县上船,到三斗坪,再从长沙到江西修水第九战区,先隶属于78军,后归建制72军(军长王陵基)新13师(师长唐郇伯)38团(团长陈荣寿)。
“当时,我们发了黄布衣服,胸标有名字,还有一支中正式步枪,两颗手榴弹。在78军的时候,我们重要是守观音阁和武陵一线。”闫正明老人回忆说,后来为了增援长沙,在江西山口躲避日军飞机的狂轰滥炸,他们急行军三天三夜,走路都在睡觉,老百姓送来的饭都不想吃,站着就睡着了。每一场战争都是反复冲杀,同村的雷朝清(音)被日军打了三枪,赵国兆(音)的肠子都被打出来了,敌我伤亡都很大。“我们与杨森的20军经常互相帮忙,当时和新四军驻守鄂南,阵地相邻,彼此都可以到对方部队吃饭,作战吃紧的时候,新四军就从中间打过来,帮助20军解困。直到1943年底,我才被调到团里当传达兵。”
由于战事残酷,闫正明经常需要冒着战火穿过敌占区去传达作战命令。“一些不是很机密的作战命令,我们会事先背下来,如果情况紧急就把纸条吃下去,若能混过去再口头传达。”闫正明说,他在传达命令时偶尔也会碰到日本兵,但他都十分冷静,跟在一些老百姓身后不说话,很多次都化险为夷。
“我还记得,跟我一批去的好几个年轻人都牺牲了,他们为了国家浴血奋战,也死得光荣。我至今还记得他们的名字。”说完,闫正明老人扳着手指头念出了他们的名字,眼中噙满了泪花。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闫正明退伍去了重庆,在一家纽扣厂上班。也就是在那里,他认识了与自己携手一生的人——重庆铜梁姑娘周素清。
“欠她一个像样的婚礼”
老人的遗憾
1948年,闫正明和周素清在厂里步入了婚姻殿堂。“那时候条件不好,委屈她了。”闫正明记得,当时厂里有5对新人一起举办了婚礼,妻子在工作服外披了一块纱,没有鲜花,没有亲友的祝福,就这样嫁给了他,这让他一直很内疚。
1952年,周素清跟着闫正明回到了渠县老家,由于一直未能生育,两人最终抱养了一个儿子,取名闫家勤。之后,两人在家边务农带儿子,边赡养老人,日子过得清贫但也幸福。为陪伴丈夫,周素清一直未走出过渠县深山,未曾回过家乡,直到双目失明,也没能看一看故乡的样子。
2010年,养子闫家勤被查出患有肝癌,2012年因病情恶化去世。儿子的离去,让周素清备受打击。她每天看着墙上养子的遗照流泪。由于年事已高,如今双眼已经几近失明。见到老伴的精神和身体一天不如一天,闫正明很是担心。
怎样让妻子快乐起来,成了困扰闫正明的心病。他发现每次跟妻子聊天,一提及他们的结婚场景,老伴都会异常激动和兴奋。最后,闫正明决定:为老伴补办一次像样的婚礼,弥补当年的遗憾,也让老伴重温当新娘的感觉,快乐起来。但婚礼的费用却是他难以承受的,因此这个愿望被他埋在心底多年。
“脚步再快也赶不上老人逝去的背影”
志愿者热心相助终圆梦
直到前不久,四川抗战老兵救助会达州分会会长张纪唐到闫正明家走访,得知老人心愿后,张纪唐十分感动,当即决定帮老人圆梦。“67年牵手真的不容易,老人的心愿我想尽快帮他完成。”张纪唐说,抗战老兵为国家浴血奋战、功不可没。为了不忘历史,记录下可歌可泣的记忆,这些年,他一直在寻访抗战老兵,可不管寻找的脚步走得多快,总赶不上老人逝去的背影。因此圆梦的事情一定要快,因为时间不等人。
之后,张纪唐将老人心愿发在了微博上,很快得到了爱心传递群及莲心婚庆等志愿者的关注。大家赶紧准备,最终为老人圆满完成了婚礼。当天,渠县民政局等相关领导也前去看望了闫正明及其老伴。
记者手记:
闫正明与周素清的爱情,没有海誓山盟、甜言蜜语,但牵手67年就是对真爱最好的证明;他们的婚姻,没有名车、豪宅,但他们却在柴米油盐中酿出了最幸福滋味。我想什么是爱情,两位老人相依相守的点滴给了这两个字最好的诠释。

刘楷(2015-05-2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