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舞春牛

家乡区县: 广州市增城区

宋后南迁的增城客家人,包括程乡客家语系的永和、中新、荔城、增江、正果客家人和长宁家语系的派潭、小楼客家人,还保留了中原迎春“舞春牛”的习俗,演变到今天,从围绕春牛跳舞,到唱春牛调表演“舞春牛”。“舞春牛”一般在春节或开耕时节,人们满怀深情地赞颂辛勤劳作、默默相伴的耕牛,扮春牛和鞭春牛的人跳起了春牛舞,充分表现了农民对这一农家宝贝爱怜的纯朴感情,并借助牛、牛耕、鞭牛、吃草等道具和情景,或互相逗乐,或抒发爱情,演员和观众同声欢呼,气氛浓烈融洽,表现了对未来生活的祈求、农家的欢乐、爱情的祝福,“春牛”一般由男演员扮舞,小可以如宠物般在手上舞,大可以象真牛由人穿戴躲入牛操舞。

出场时,先说几句打诨搞笑的话,逗引发笑,调动气氛。如鞭牛对唱“手拿红鞭红彤彤,红过红包挂角中。你场春牛唱得好,不过牛背有只窿。”“春牛”答:“锣鼓一打闹镲镲,亚妹讲得也唔差。哎既牛仔纸扎介,背脊有窿正好拿。”牛的动作简练,只是随着鞭牛人的唱颂或戏弄,摇头摆尾,作状接受称赞赞和打趣。鞭牛人的动作比较多,一边唱,一边拍春牛,每拍一回,都有唱调,一边做骑牛、赶牛、牵牛、鞭牛犁地、驶牛耕田等动作,有的手持犁耙等农具,有的徒手,但动作都要十分逼真,稍有破绽,围观的观众可唱歌发问:“牛眼人眼眼望望,犁田亚妹唔在行。丁丁圆圆团团转,样般中间唔开行?”表演者即接过话头,有问必答:“锣鼓打来闹洋洋,亚哥讲得也有行。耕田还要水来旺,留下中间做鱼塘。”

有时表演摸春牛,边摸边纯真深情唱道:“哎条牛仔好耕田,生得头大角又尖。耕田唔使用鞭打,犁田唔使用索牵。“摸牛从头摸到尾,崖那夫田全靠你。从上摸到大牛眼,水田种禾就增产。从边摸到大牛耳,好睇好听好富裕。从中摸到大牛肚,四出?钱有门路。从下摸到大牛脚,唔愁食来唔愁着。”问答曲调缠绵隐喻,有时带有荤味。增城派潭、荔城、新塘永和圩、朱村甘新村等的舞春牛,还一生一旦,表现地主女爱上了驶牛哥,情妹情哥情意长,边舞边唱,敲一阵锣鼓,对一回唱,作为一种山歌调演唱,以牛喻人,别有情调,十分热闹。

锋嘻嘻(2015-05-2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