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农民的儿子

家乡区县: 浙江省余杭区

距老余杭25公里、北苕溪之畔的单孝荣,出生于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因为穷,没有条件读书,从小就跟随父亲参加农业劳动。

单孝荣刚成人时父亲就病故了,从此他就挑起了家庭重担。那时候他刚满18岁,国民党就要抽丁派夫了。虽然壮丁没被抽去,但被招去当挑夫,次数数也数不清。最艰难的一次是给部队挑子弹,连续挑了两天,草鞋早已磨烂,只能光着脚走,脚底血泡累累,痛得直流眼泪水。加上肚子没吃饱,夜里又睡不安耽,人已半死半活。到临安宿营时,听说第二天还要去孝丰,吓得单孝荣全身发抖。他想再这样下去真的就没命了,于是在伙夫烧夜饭时要他帮忙烧火,趁去溪坑里淘米的时机从后门逃走。当时被哨兵发现,还开枪射击了,子弹从头上呼啸而过,幸未被击中。为了逃命,单孝荣翻山岭,越沟渠,跌倒爬起,爬起跌倒,膝盖跌出了一个洞,鲜血直流。第二天逃到家里时,他母亲见儿子脸无血色,两眼深陷,人已不像人了,母子俩抱头痛哭。

解放了,两个社会两重天。最害怕的抽丁派夫没有了,苛捐杂税也没有了,人民翻身当了主人。所以单孝荣对共产党特别有感情,对政府的所有号召都积极响应,事事带头。如带头组织互助组、合作社,带头捐献支援志愿军,当时他捐出大米一石五斗,是全村捐得最多的一个。大修水利时,为建设合石弄水库,他没日没夜地扑在工地上。建成后,几百亩“晒田国”成了自流溉,旱涝保丰收,有人甚至提议给他在水库上树碑。由于表现突出,单孝荣被评为农业劳动模范,并被选为余杭县各界人民代表。他认真履职,做到了上情下达,下情上达,为政府和群众架起了一条沟通桥梁。自此,他工作更加积极了。年年义务修建西险大塘,自带大米和铺盖,有一年一直干了20多天。后来,他又担任了十多年的生产大队长和公社茶厂、林场负责人。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因年龄原因,单孝荣退下来了。但他没有忘记自己是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变。他所处的那个行政小组自然条件极差,田畈块小而分散,道路狭窄,运肥和粮食仍靠肩挑。为此,他决心要修建机耕路。在他的带头动员下,大家齐心合力,三条机耕路修起来了。另外还有一条路涉及到邻村四位村民土地,困难较大。单孝荣一次次上门做工作,最终,村民感动了,说:“你是老领导、老模范,年纪介大,为集体还这样热心,看在您老面上,我们同意划拔土地。”这条最困难的机耕路最后也修建起来了,村民们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这位一心为集体的老农,不幸于2010年3月2日因患胰腺癌去世。村里许多人都很痛惜,流下了悲痛的泪水。他的去世距今已五个年头了,人们始终没有忘记他,还常常谈论他为集体为老百姓做的一件件好事。

孤独患者(2015-05-2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