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余杭高桥畈高跷

家乡区县: 浙江省余杭区

高跷,旧时作为一种民间体育活动,借助简单道具——高跷(即用方的或圆的木棍,装一个踏脚,绷在小腿上),人踏在上面行走,可以表演文艺节目。最普通是走方步,其次是扭秧歌,再次是表演戏剧节目,也有玩杂耍的。

高跷的历史久远,据《列子》记载,春秋时就出现了。其中《说符》一篇记述:宋国有个走江湖玩杂耍的人,以他的技艺求见宋元君。宋元君召见了他。这人的技艺是用一对树枝,比身体长一倍,把树枝与小腿缠结起来,脚与树枝同时奔跑;又舞弄七柄短剑,不断地抛向空中,总有五柄短剑在空中闪跃。宋元君非常惊奇,立即赏赐金帛给他。这技艺,按现代说是“杂技”。当时民间有学习的,就演变成高跷,世代相沿。每到农闲季节,各地就会有些青壮年(多为男子),聚在村中央,练习踏高跷,这是一项个体、群体结合的文体活动,道具简单。高跷畈比周边村都学得好,故小有名气。

初学者的道具踏脚可以低些,一般从离地一尺练起,踏脚以上部分竿子可长一些,手握着夹住腋窝以助力,随着熟练程度的提高,逐步升高踏脚,直到离地有三四米的,两根高跷绑在小腿上,可以行走自如。

有技能高超者,受人亲睐,哪里有庙会,就会请去助兴。高桥畈高跷有名,参加过多处庙会,如余杭的东岳庙会,仓前的张香公庙会等。

高桥畈高跷队能走很多队形,从走圆圈、交叉走、绕8字,到配五角星。行走时可唱歌、唱戏、边扭边唱。衣着统一,也可各有特色,视需要而定。统一的一般为“武术队”服饰。

高跷队一般10—20人,多则热闹。高桥畈高跷队技能较好,出过优秀队员高跷高至四米,到余杭街上去巡游,队伍停下来时,他甚至可以坐在人家屋檐上休息。

高跷队伍在行进或表演时,需有人一对一进行保护。所以,一个15人的高跷队,要配30人防护。保护者拿着保护竿,也叫点棍,看队员有倾倒危险时,用点棍在要害部位一“点”,使其不倒,保证安全。保护与被保护成对搭双,最好都会踏高跷,可以轮流,互相调剂。高跷队助会时,为制造热闹气氛,一般配锣鼓,多为四件,即锣、鼓、钹、铴锣。如果表演节目,还可再配丝竹(琴、瑟、箫、笛)。

高跷畈高跷传承人,如今还有四位,均八十多岁了,他们曾经都是出色的高跷队员。

孤独患者(2015-05-2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