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是学雷锋纪念日。随着今年3月5日的临近,杭州雷锋纪念馆的电话又忙了起来,众多单位和个人纷纷咨询或预约参观。办在杭州天目山路山水人家小区里的雷锋纪念馆由于种种原因,不再开门接待。但同时,由10多辆汽车组成的流动馆,常常深入农村、社区、企业和学校等各种场所进行展览,传播雷锋精神。
杭州雷锋纪念馆是由一位名叫“马水泉”的商人创办的,他是绍兴人,曾是一名军人,现在杭经营创业。十几年前,他在塘栖投建码头,和余杭有着一段不解之缘。
开的是与雷锋同型号的车
今年57岁的马水泉,1976年参军,和雷锋一样,他也是部队的司机,开的车子也与当年雷锋开的是同一个型号(CA-10)的解放卡车。
马水泉在部队多年间,辗转南北,曾到过南京、北京、天津等地。无论哪个部队,对于学雷锋,都非常重视,经常在会上讲,还要有具体行动,雷锋成了每个人的精神偶像。因此,他也在自己的军旅生涯中,时刻以雷锋为榜样,弘扬雷锋精神。
在驻杭部队开车时,一次外出,他从山上下来,半路看到有一辆车抛锚,停在了路边。马水泉立即停车,主动下车走过去帮助查看,凭借自己在汽车维修方面的技术经验,检查出抛锚车是由于没有油了。于是,马水泉载着抛锚车的司机,一起下山找到一个售油点,借了铁桶,加满油,再把司机送回车上,等车加上油重新启动了,他才离开。
脱下军装后,马水泉走上经商创业之路,立足杭州经销农副产品,吃苦耐劳,诚信经营,生意越做越大。事业有了基础,他开始回报社会。
雷锋精神传播到世界各地
就在2006年,马水泉了解到杭州有一位老人李克孝,花了大半辈子收集了上千件与雷锋相关的纪念品,正苦于没有地方展览。老人还反映,自己去学校宣讲雷锋精神,可很多学生已经不知道“雷锋”是谁?甚至问他雷锋是不是香港的“武打明星”。
这一社会现象,深深触动了马水泉的内心。他想,既然老人有展品,自己有条件,何不提供场所,创办一个纪念馆,供群众参观,让雷锋精神在社会大众中得以广泛传播?
马水泉这样想,也是这样做。在两人的共同努力下,当年12月1日,杭州雷锋纪念馆在山水人家小区开门迎客,一时间引起社会轰动,并成了传播雷锋精神的基地。特别是每到3月学雷锋月,一天观众最多达10000多人次,成了市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青少年德育教育基地,也成为杭州市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窗口。
2008年,马水泉为了方便参观,又置办了两辆汽车,创立了流动纪念馆,深入社区、学校和厂矿企业进行展览。后又陆续购置了10多辆汽车,扩大流动馆规模,到全国各地进行流动展览,宣传雷锋事迹,传播雷锋精神。
同时,他还让流动馆走出国门,到世界各地进行展览。流动馆曾多次到过美国,还到德国、法国等地,每到一处,都深深吸引当地民众来参观。
雷锋纪念馆欲在余杭找个新家
2008年12月,杭州市评选“十大平民英雄”,马水泉榜上有名。对此,他感到既荣幸又惭愧,荣幸的是社会给予他这样的荣誉,惭愧的是自己做的并不算多,还远远不够。他感慨地说:“大家评的不是我,是雷锋。”
作为一家自费民办的公益馆所,每年的场租费,人员工资,车辆成本,资金负担并不算少。用马水泉自己的话说,就是“付出很多,失去很多,但总觉得值得。雷锋纪念馆无论放在哪里,对那里的影响都很大”。
2013年,开在山水人家的雷锋纪念馆,场地租赁到期,而且在小区里不适合开办公共场馆。但是,马水泉将纪念馆办下去的决心,从没有动摇过。因此,他在自己开办的公司所在地——三里家园农贸市场2楼,辟出一部分场地,作为纪念馆,也可供市民免费参观。
另外,他早在2003年抓住一次商机,在塘栖投资创立了物流码头,主要用于仓储货运。如今,码头一年的货物吞吐量已经达到50万吨。
马水泉表示,如今,余杭区经济社会发展迅猛。在余杭经营创业前景广阔。因此,他也愿意将雷锋纪念馆搬到余杭,希望找一个新家落户,把雷锋精神一直传播下去。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