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两年的耐心修整,50公里莫干山登山步道,一如从私密作坊捧出的果实,与世人分享。当你厌倦了车水马龙熙来攘往,追崇返璞归真的低碳生活,沿着登山步道,在山峰间蜿蜒行来,一路植被茂密,像一组组健康的肺叶,可以帮你清掉身心所有的污浊。
阳光晴好的上午,从莫干山镇庾村出发,穿过莹石矿老矿区,不消一刻,就见竹林中有石头铺就的小径。清冽的空气,挟带树与草还有些泥土潮湿的气息,一口吸入,如吞了一口冰淇淋,直将脑门顶起。有福的是耳朵,汽车喇叭、机械轰鸣、流行音乐以及各种人声的和声,统统被屏蔽了。清风拂竹梢,鸟鸣泉响,不但悦耳动听,还将竹林搅得异常静谧。静,并不是一点声音也没有,雨滴石阶、清风掠竹……这都是生发诗意的寂静之声。让身心悄悄松绑,恢复柔和。
石阶步道瘦而窄,经过岁月的浇漓,风雨的磨砺,依然如长龙卧坡,在世事的轮回中,诉说山的兴衰荣辱。传说春秋末年,铸剑神手干将和莫邪夫妇应吴王命在此铸剑。铸成的宝剑刚能斩金削玉,柔可拂钟无声。吴王得了宝剑,想独享,暗害了干将莫邪。后人为纪念这对夫妻,就用两人的姓来命名这座山。
清末,上海来的传教士发现这里浓荫蔽日、修篁遍地、瀑布飞溅,特别是夏天,清凉宜人,便在山上建起了第一座别墅。而后,英、法、德、俄等洋人相继兴建了250座风格不一的别墅。民国后,洋人跑了,换了达官贵胄上山消夏,热闹如上海的后花园。据说,蒋介石第一次上山,就由这条步道用轿子抬上去的。
步道就像一只单簧管,在竹林的引领中缓缓升起,在大片丛林的和声中轻轻吹奏,偶尔,两棵火红枫树的花腔加入,偶尔,又有山茶花幽微的低唱应和。如此婉转曲折地与山间风景互动,直到抵达高昂的峰巅,小小傲视一下远处的县城,无限畅达。
走路,都走出旋律了!同行的朋友笑我胡扯。那有什么,在山中人的状态是放松的,每个人都可以驰骋想象,有自己的原创。
当然不用一径在山里转,累了,踅进山坳中的村落。想,这种地方大概只能讨碗茶喝,那真错了。山旮旯里的农家,如今是“洋家乐”部落。走进一家,大大的院子,将阳光无遮无拦抱在怀里。石头小径,一串红、三色堇尚捧着冬日余韵,池边的老梅开了四五朵。屋内有吧台,书橱,陈列着的,都是些泛黄的书。很多是英文的。墙壁上布满了老旧的工艺品,缀满了古拙的图案。沙发大大的,坐下陷进了半个身子。叫了杯咖啡慢慢喝,看门前路过一只闲庭信步的狗,和哪家蹿出的几只小鸡。步道是一山风情的前台,这儿才是大后方啊。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