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白雀庵

家乡区县: 邢台市南和县

   白雀庵,位于邢台市南和县境内,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圣地,始建于建于1600多年前的晋朝,隋唐时期已成为佛教名庵。为河北省人民政府最早批准开放的三个道场之一,是目前河北省规模最大的一座二僧道场,也是河北省唯—一处允许对外开放的僧尼活动场所。也是全国佛教最有影响的二僧道场.占地l00多亩,主要建筑有大悲殿、地藏殿、文王殿、玉皇殿、大雄宝殿及部分配殿等殿宇,平时有40余名僧尼从事正常教务活动,与全国各地教圣地有密切联系和频繁人员往来。白雀庵是黄河以北最大的女众道场,也是冀南文化旅游中的一颗明珠。

   庙内供奉的是千手观音(“千手千眼”菩萨),为兴林国国王妙庄严的三女儿妙善,人称“三皇姑”。南北朝时,草莽皇帝妙庄严在今天邢台的南和县一带建立兴林国,妙善曾在白雀庵为尼,因父王得怪病——人面疮,需用亲生女儿的手和眼作药引子,三皇姑便舍出自己的手和眼为父王治病。妙庄王本想把三皇姑封为全手全眼菩萨,由于过分激动,竟说成“千手千眼”。妙庄王本是天神下界,真龙天子都是“金口玉言”,一句“千手千眼”,三皇姑果然又生出许多只手和眼来,即为如今的“千手千眼”菩萨。 庵院香火旺盛,特别是农历四月初四、九月二十五的两个庙会,香客遍及河北、山西、河南等省,会期长达15天左右。

白雀庵始建于南北朝北周时期,庵院座北朝南,占地百余亩。在南北朝时期,这里是一片带状森林,沟渠如织,水明草秀,白雀成群。由江苏镇江德真法师参学至此,感叹这里“不是江南,却胜似江南”。于是发愿在此建一处庵院,普渡众生,以解除众生凡尘苦难,此之谓白雀庵启建之始也。此后庵院女众僧人达五百余人,香客如流,参众如云。后观世音菩萨以妙庄王之女化现顺德府(今邢台)白佛店出家修行。又为父舍目疗疾,慈心至极,而道业成就,感生“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护持众生。由此,“白雀庵观音菩萨女众道场”的世名由此而生。此后,历代朝政崇敬备至,先后于元至正元年,明正德十五年,清康熙五十年,乾隆四十年,   <strong>白雀庵</strong> 嘉庆三年(以上碑文,现白雀庵犹存)都对此庵进行了扩建,至民国六年,白雀庵毁于战乱,仅存殿堂两间,但香火仍然有续,尼和尚觉林法师惨淡经营,维系三宝,续佛慧命。时至1988年党的宗教政策落实以后,白雀庵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河北省佛教协会批准开放为“河北省南和县白雀庵女众道场”,其也是河北省最早开放的佛教场所之一。住持释能文法师收徒百余名,携其弟子应缘募化,恢复重建,先后在旧址重建了大悲庵(1988年)、地藏殿(1989年)、大雄宝殿(1998年)等。其影响力涉及到周边多个省市,是河北省最大的二僧(女众)道场,被誉为“华北第一庵”。住持释能文法师于2002年农历三月初八圆满示寂后,由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河北省佛教协会会长净慧老和尚亲自住持荼毗仪式,得舍利数枚。后白雀庵住持由其弟子释悟贵法师接任,又建起了天王殿(2001年),东西寮房,磐若殿(2002年)等殿堂。相传白雀庵建于南北朝北周时期,庵院坐北朝南,庙内供奉“千手千眼”菩萨,为兴林国国王妙庄王的三女儿妙善,人称“三皇姑”。妙善喜欢修行,曾出家在白雀庵为尼,因妙庄王逼迫其还俗,而火烧白雀庵,致使数百名尼姑身亡,妙善于是乘白虎远走苍岩山修行,后因父王得怪病——人面疮,需用亲生女儿的手和眼作药引子,三皇姑便舍出自己的手和眼为父王治病。妙庄王病愈后,想把三皇姑封为全手全眼菩萨,为其建造庙宇,更塑金身,由于过分激动,竟说成“千手千眼”。妙庄王本是天神下界,真龙天子都是“金口玉言”,一句“千手千眼”,传达圣旨给修筑者,于是建造庙宇时就给三皇姑的金身多出许多手眼,手里又长眼,即为如今的“千手千眼”菩萨。庵院香火旺盛,特别是农历四月初四、九月二十五的两个庙会,香客遍及河北、山西、河南等省,会期长达15天左右。1988年9月,河北省佛教协会将其定为“河北省南和县白雀庵女道场”。三皇姑的传说早在隋朝时期,就变得人人皆知,《搜神记》二十卷,视观音为神。略记曰:“妙庄王有三女,长妙音,次妙缘,三妙善,妙善即观音大士。王令赘婿不从,逐之御花园,居之白雀寺,苦以搬运,极所不堪,旁役鬼力代之。王怒,命焚白雀寺,寺僧俱毁于焰,大士无恙如初。命暂之,刀三折;命缢以白练,忽黑风遮天,一白虎背之去。至尸多林,青衣童侍立,遂历地府,过奈河桥,救诸苦难。还魂再至尸多林,遇一耆硕,指香山修行。后,庄王病急,剜目断臂救之,尔时道成。空中现千手眼,故曰: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灵感观世音菩萨。”

Ray(2014-05-1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