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体育

家乡区县: 云南省楚雄市

 彝族民间体育,分民间竞技和民间游戏活动。民间竞技一般在节日、吉庆等仪式场合举行,民间游戏多在少年儿童中流行。楚雄州境彝族传统体育项目,保留至今的主要有射弩、摔跤、打陀螺、磨担秋、“斗鸡”、顶扁担、扭扁担、顶肩、对手拉、扳腕等活动。象棋、城棋、月亮棋、西瓜棋等棋类活动也仍在民间流行;刀术、拳术、赛马、斗牛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便已属罕见;火枪射击打靶比赛则在20世纪90年代完全停止。带有体育性质的三弦舞、芦笙舞、左脚舞、祭祀舞等,本志已在本章节的“民间文艺”中作了介绍。
1.打陀螺。在州境双柏、楚雄、南华3县市的彝族聚居区最为盛行,逢年过节均举行比赛,俗称“抽陀螺”。陀螺一般以栗木砍削而成,也有用牛角制作的,其上部呈圆柱形,下部为圆锥形,锥端钉有无头铁钉作旋轴。用来抽打陀螺使之旋转的鞭子,其鞭杆为一长约50厘米、手指粗细的细竹,一端系以麻线或细皮条。比赛分个人赛区和团体赛,一般按两种方式进行:
其一是比旋转时间长短。比赛时用鞭端的麻线缠于陀螺上部,左手持螺立地、右手挥鞭甩脱缠在陀螺上部的麻线,使陀螺在地面旋转。其中又分不用鞭抽和用鞭抽两种,不用鞭抽的时间以陀螺立地旋转至自然倒地来计;用鞭抽打陀螺则可延长其旋转时间,其计时则从陀螺立地旋转、到鞭抽失误而致使陀螺出界或倒地的时间为计。
其二是比赛撞击成功率。比赛时,双方分别作“支方”和“打方”。支方先将陀螺旋转于地,打方则将自己旋转的陀螺用鞭抽抛、向支方的陀螺撞去,若撞中、且自己的陀螺转动的时间比支方长,即算胜了一局;若未撞中,或虽撞中但自己的陀螺旋转时间没有支方的长,即算负一局。
自1983年以来,打陀螺比赛已先后被列入州、省和国家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比赛项目之一。
2.射弩。一般在节日、庆祝丰收时进行。弩身用坚硬的栗木制成,弩片用富有弹性的木片、竹片制作,以柔韧的牛皮筋作弩弦,以角质、骨质制作弩牙、弩机。弩箭以竹片削成,也有铁质、铜质功骨质的,直径约2毫米、长约30厘米,据弩弓的大小而定。古时射弩有“射准”和“射远”两种,即所谓“村间比射远、入村比射靶。”“射远”比赛时众射手由同一点(或线)向同一方向射去,以射程的远近分胜负;“射准”则立木、石为靶,射手持弓弩和弩箭上场,在等距离内朝同一方向抽靶心射击,以中靶多者获胜。“射准”双方可分为分“骑射”“步射”两种,骑射须是策马到达骑击点时驰马举弩射击,步射则以跑步或健步到达射击点。
3.摔跤。摔跤,是彝族传统而且普遍的一种角力活动,其中又以元谋凉山,武定环州,牟定蟠猫、安乐、凤屯等乡镇最为盛行。青少年男子在平常工余时,不论田边地角,找块平地,即可摔跤。这种比赛无详尽规则,只需按摔跤前的口头约定摔倒对方、让对方服输为止。有组织的摔跤一般在春、秋两季或火把节期间举行。不同季节摔跤有不同的含意。春季摔跤意味着万物萌发,四季平安;火把节和秋季摔跤则意味着庆贺五谷丰登、吉祥如意,比赛也分外隆重:一处摔跤,八方助威;各村寨的摔跤手头缠青布方巾,腰系红巾,赤膊上阵,双方按比赛规定互博角力。获胜者不仅自己荣耀,也给村寨争得了荣誉。比赛时间不限。赛前用双手将对方交叉抱定,然后按规定动作将对方扳倒在地者为胜。1983年楚雄州首届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的彝族摔跤规则规定:比赛时不得抢、拉、扯、绊对方腰部以下部位,时间不限,只要把对方摔倒在地,即算获胜。

AoK1(2015-05-2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