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扇的介绍

家乡区县: 湖北省新洲区

古扇名。五代后蜀徐慧妃常与后主(孟昶)登楼,以龙脑末涂白扇。扇坠地,为人所得。蜀人争效其制,名曰“雪香扇”。见清吴任臣《十国春秋·后蜀·慧妃徐氏传》。

 

涂以香料的白色扇子。 宋 陶谷 《清异录·雪香扇》:“ 孟昶 夏月水调龙脑末,涂白扇上,用以挥风。一夜,与 花蕊夫人 登楼望月,悮堕其扇,为人所得。外有效者,名雪香扇。”中国扇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集成部分,它与竹文化、佛教文化有着密切关系。历来中国被誉为制扇王国之称。扇子主要材料有:竹、木、纸、扇、象牙、玳瑁、翡翠、飞禽翎毛、其它棕榈叶、槟榔叶、麦杆、蒲草等。能编或制成各种千姿百态的日用工艺扇、造型优美,构造精制,经能工巧匠精心镂、雕、烫、钻或名人挥毫题诗作画,使扇子艺术身价百倍。中国扇文化起源于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在烈日炎炎夏季,随手猎取植物叶或禽羽,进行简单加工,用以障日引风,故扇子有障日之称,这便是扇子的初源。扇子在我国已有三、四千年历史,经数千年沿革演变完善改进已发展成为几百种的扇子家族,但总的归纳为二大类;一平扇(即是团扇、葵扇、麦草扇、玉版扇等)不能折叠,二折扇可自如敞开收叠。平扇来之于'障扇'(掌扇)'竹 捷'(古代用竹片编制成的扇子称'竹 捷')。战国秦汉时期,一种半规形'便面'其形似单扇门,故又称'户扇'单门扇可遮面窥视成为当时扇子的主流。'便面'一律用细竹篾编形制成,上至帝王,下至平民者使用它。

西汉时期,称作'合欢扇'(又称宫扇、纨扇、团扇),其形尚圆,合欢扇特点是面身白色以扇柄为中轴,左右对称似圆月,纨扇以竹木为架,面成圆形或椭圆形,用薄丝绢糊成。当时以中原一带所制纨扇最为考究,有'齐纨楚竹'之说,即指用山东绢和湖南竹制作扇面的纨扇。汉时十分流行这种纨扇,并赋诗颂之,如班婕的扇诗:'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此种对称式团扇出现后,历代沿用而不衰,并成为我国传统风格的扇型。

  在扇子上题诗作画第一次出现于三国。据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载有曹孟德的主簿杨修与魏太祖“画扇误点成蝇”的故事。《晋书·王羲之传》有一则王羲之为老妇题扇的佳话。当时有位“老母”,“持六角竹扇,求书于王羲之”,“羲之为书五字”,她售出时便由十二文涨至“百文”。今浙江绍兴蕺山南边有“题扇桥”,相传便是王羲之题扇处。

北宋时,出现了携带极为方便的折扇。折扇,亦叫“聚头扇”、“撒扇”或称“聚骨扇”。其扇骨有用牛角、玳瑁、象牙、翡翠、湘妃竹、檀香木等珍贵材料制成;形式有琴式、如意头、竹节式、蚱蜢眼等;扇骨分七、九、十二、十四、十六、十八股之多。

到了南宋,画扇、卖扇、藏扇之风盛行,并出现了扇铺和画商。明清文人墨客题扇画扇成为一种时尚。近现代的恽寿平、郑板桥、金农、石涛、任伯年以及吴昌硕、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傅抱石、李可染等都是题扇画扇的艺术大师。眼下,这些名家的翰墨丹青扇子,每柄价值都高达数万,乃至数十万元.

三.四大名扇

【四大名扇】:檀香扇〖江苏〗、火画扇〖广东〗、竹丝扇〖四川〗、绫绢扇〖浙江〗

檀香扇〖江苏〗

张文静(2015-05-2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