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世史诗
楚雄州境的彝族创世史诗,以《梅葛》《查姆》两部著称于世,另有武定县一带有用彝文写成的《移薄榷濮》、楚雄市境的口传史诗《吱咪恰》等,皆涉及天地形成、始祖诞生等方面的内容。四部史诗内容既有相同或相似之处,且又各具地域特色、各有千秋。
1.《梅葛》。流传于姚安、大姚、永仁3县及周围地区,楚雄市境的《吱咪恰》中也有类似的内容。1958年由云南省民族民间文学楚雄调查队在姚安收集, 1959年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1960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1978年云南人民出版社再版。“梅葛”系彝语音译,意为说历史。全诗5775行,分创世、造物、婚事和恋歌、丧葬4大部分,每部分又由许多小篇章组成,每个小篇章既是全诗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又可独立成章。史诗虽然没有一个完整的人物或故事贯穿始终,但内容十分丰富,生动、形象地反映了彝族先民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以来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记述彝族先民开天辟地、创造万物、人类起源,展示古代彝族先民的劳作、恋爱、婚事、丧葬、怀亲等奇异的习俗和风尚。“创世”部分,彝族先民按照自己的形象塑造了一个叫“格兹”的天神,他叫自己的5个儿子造天,4个姑娘造地,天地是格兹天神率领自己的子女创造出来的;世间万物是天神格兹让自己的子孙将虎尸解而形成的;神话色彩浓厚。“造物”部分,分为盖房子、狩猎和畜牧、家事、造工具、找盐、制蚕丝6章,神话色彩已是大大减弱。而后面的“婚事和恋歌”“丧葬”两部分,则是古代彝族社会生活的现实反映。《梅葛》属民间口头流传,无文字记录。在长期流传过程中,由人民群众不断地补充、加工、修改、润色,内容更加丰富完整,艺术上更加精美,是一部色彩斑斓的古代彝族“百科全书”。
2.《查姆》。主要流传于双柏县境。1958年由云南省民族民间文学楚雄调查队在双柏收集,施学生翻译,郭思九、陶学良整理, 1981年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第一版;1983年荣获云南省优秀民间文学奖;1987年收入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的《中国新文艺大系•民间文学集》。“查姆”系彝语音译,意为做人的道理。彝族把记述天地间“一件事物的起源”叫做一个“查”,据说这部史诗原来共有120多个“查”,目前已经收集整理出版的只是11个“查”。书面(彝文)和口头均有流传,现已出版的《查姆》是根据彝文古籍的书面资料翻译整理而成,全诗有3500余行,分上下两部。上部主要讲述开天辟地、人类繁衍和民族形成,包括序诗和天地的起源、独眼睛时代、直眼睛时代、横眼睛时代4章,其第三章“直眼睛时代”分干旱来临、直眼睛人两节,第四章“横眼睛时代”分洪水滔天、找葫芦、配亲、民族的来源4节;下部主要讲述万物的起源,包括麻和棉、绸和缎、金银铜铁锡、纸和笔、书、长生不老药6章。《查姆》生动地记述了彝族祖先对天地、日月、星辰、山川、河流等各种自然现象以及物种起源的所作的天真浪漫的解释,内容丰富完整,想象绚丽神奇,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是一部古朴凝重的彝族古代社会历史画卷。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