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史诗
楚雄州境已经出版的两部彝族英雄史诗《阿鲁举热》和《哈依迭古》,均收集于地处金沙江南岸的元谋、永仁两县凉山彝族中。
1.《阿鲁举热》。收集时由肖开亮(毕摩)演唱,黑朝亮(歌手)翻译,祁树森、李世忠记录整理。1993年收入《楚雄彝族民间中长诗选•太阳金姑娘与月亮银儿子》中,由云南美术出版社出版。
“阿鲁举热”是史诗主人公的彝族名字,其“举”、义鹰,“热”、义子,全意为“鹰之子——阿鲁”。史诗讲述说:古时一个叫“卜莫乃日”的姑娘在放牧时,一只雄鹰飞来,在姑娘头上绕了三圈,滴下三滴鹰水在姑娘身上,于是姑娘怀孕,生下一个儿子,取名阿鲁。“儿子有了妈,可是没有爹”,卜莫乃日只好把阿鲁抱去给鹰扶养。阿鲁长大后,告别老鹰去寻找母亲。但母亲没有找到,自己却沦为头人“日姆”的娃子,受尽苦难。阿鲁举热在曾被他搭救的三支鹅的帮助下,得到了鹅毛神箭和神线。这神箭和神线法力无边,“指着岩子岩会跨,指着大海海会干,指着人人会死去。”于是,他就用神箭和神线治死了日姆。日姆虽然死了,但那时还有“白天7个太阳一起出,晚上6个月亮一起出”,晒得万物枯焦,田埂粗的蟒蛇在吞噬人畜、簸箕大的石蚌在糟蹋庄稼。阿鲁举热决心为民除害,他射下了6个太阳和5个月亮;制服了蟒蛇,只准蛇长得竹棍粗;制服了大石蚌,只准石蚌长得手巴掌大。这英雄的业绩,使“阿鲁举热的名字,被人们永远记在心里。”
阿鲁举热让大家过上“太平安康的日子”,日姆的田地房产全归了阿鲁举热。日姆的两个女人也成了阿鲁举热的妻室,这两个女人分别住在海的两边。阿鲁举热经常骑着日姆家那匹长着9层翅膀的飞马,往来于海的两边。一天,阿鲁举热骑上飞马,准备飞渡大海去寻找自己的母亲,谁知日姆原来的那个小老婆偷偷剪去了飞马的3层翅膀,毫不知觉的阿鲁举热乘着飞马,才飞到海的上空,由于马力不支而连人带马跌进海里。在海水淹齐脖子的时候,天上飞过一群鹰,阿鲁举热对鹰说:“我是鹰的儿子,我是鹰的种子;现在中了女人的计,落在大海里;龙把我吞吃了,你们要报仇!”紧接着一阵海浪打来,阿鲁举热被淹死了。
史诗以此后大海上面鹰蛇相斗,“一天老鹰赢,一天海蛇赢;天阴三日鹰为王,天晴三日蛇为王”来结束,暗示事件并未平息,斗争仍在继续。
2.《哈依迭古》。流传于金沙江两岸滇川两省的大小凉山彝区,收集于楚雄州元谋、永仁两县的凉山彝族中,2009年收入《云南少数民族古典史诗全集》,由云南教育出版社出版。
“哈依迭古”系主人公的彝族名字,史诗说他是虎年、虎月、虎日生,在他幼年的时候,身为猎人的父亲被一个叫“阿呒普卜”的恶兹莫(头人)杀害,从而在他年幼的心内埋下了复仇种子。他自小“玩弓习弩”,能射得天上飞翔的黑雕,练就了一身好武艺;长大后“打仗雄纠纠,比武气昂昂”,发誓要报杀父之仇;他离乡寻得一把宝剑后,就天天练剑,直练到能将飞着的苍蝇一剑挥去成两截,能把风吹过来的草在空中切成两段。于是他带着宝剑去到阿呒普卜部落的驻地,要报当年的杀父之仇。
哈依迭古等候了七天七夜,终于等了到阿呒普卜。只见仇人骑着高头大马,“左右人如林,前边有九千,后边跟九百”,一幅威风凛凛的样子朝自己走来。阿依迭古迎面上前,拦住去路,通名报姓并告知此行是“专来报父仇”之后,便一剑挥去,把阿呒普卜劈倒在地。报了父仇的哈依迭古回到家乡,“向妈妈报告,妈妈开了心”。他母亲送他离开家乡,到远方舅舅阿吉家暂避。哈依迭古来到舅舅兹米阿吉家,他为阿吉出谋划策,帮助阿吉打败仇敌阿格家,收复了被阿格家占去的祖先领地,使阿吉家得以安居乐业。
后来,哈依迭古来到兹兹地,做了兹米阿支的一名将领。从此“和兹米阿支,常去纠纷场(解决纠纷);有时去打猎,有时骑马玩。”就在这个时候,兹兹地方发生了阿支家与阿格家“争我大你小,争我强你弱,争草场牧地,争耕牛牲畜,争娃子奴隶,争不该争的事”,直争得“弓箭相对射,宝剑相对杀”,一场大规模的氏族部落战争暴发了。阿依迭古带兵打败了阿支家的劲敌阿格家。从此,哈依迭古扬名四方。
又过了几年,哈依迭古回老家去探望母亲。阿格家得知消息,便趁机攻打阿格家。连战数日,兹米阿支也被阿格家抓去杀死。哈依迭古得知消息,立即赶回兹米阿支家,他招集部落人马说:“一群不争气,一群人被割;一家不争气,一族人被欺;一个不争气,一片被杀绝;好汉不争气,世人被杀绝;阿支家的气,不得不争了!”于是,阿依迭古率领阿支部落的兵丁,同仇敌忾、杀向阿格部落。一场更大的部落战争发生了。两大部落血战,“人尸堆成山,人血流成河”;哈依迭古虽然取得了这场复仇战争的胜利,但他也因看到战争的惨状而过于哀伤,最后也拔剑“刺进自己的心窝”。战争的结果是“战败者倒下了,战胜者也倒下了。”哈依迭古死后,人们怀念这位“带兵打胜仗”的英雄,便将他的尸体砍为3截,放在3个地方火化,并在这3个地方立石作标记。据说,这便是彝族3个锅桩石的由来。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