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境彝族,每月皆有节日

家乡区县: 云南省楚雄市

州境彝族,每月皆有节日。如正月春节和元宵节,二月有“二月八”(插花节),三月有“三月十三”(花会)以及五月端午节,六月火把节,七月有秋街及炒食节,八月有尝新节(十五日),九月有火神节,十月有十月招、土主节,冬月冬至节,腊月除夕等等。这些节日中,有的属本民族传统节日,有的属受汉族习染。兹择其要者略作介绍。
1.火把节。这是彝族传统节日中最普遍、最隆重、最富有民族特征的节日。该节古时又称星回节。有关学者认为,此节原系彝族十月历法的一个年节,节期当在北斗正下(北)指的大暑之日,故又称之为“星回节”,取其“斗转星移”之意。唯因后来彝族改奉正朔,这个节日才恒定在农历六月二十四至二十六日举行。火把节彝语称为“曲”,有角落、端点之意。节日期间,二十四日上午杀猪宰羊,自午后到二十六日,全村无论男女老幼,均到附近的“火把梁子”游乐,并举行斗牛、摔跤、骑马、射击等比赛。二十四日傍晚祭祖、晚间耍火把。所谓耍火把,即由青壮和少年男子手持火把,抓取以朽松木、香棍木等配制成的粉末撒在火把上,使之喷出星火烈焰,先屋内、后屋外,尽情喷撒,以示驱虫避邪;然后将各家火把集中于村内广场,男女老幼围火欢歌跳舞,以示祈福驱邪。节日期间有牵羊或抱鸡、携酒到亲戚中新亡不到一年的墓前作祭祀的习俗。整个火把节期间忌农活,但可放牧、狩猎。
火把节原为彝族和彝语支各民族特有的节日,到明末清初,境内汉族也受彝俗习染,过起了火把节。是故康熙《楚雄府志•风俗》在说彝族“星回节列炬吹笙,跌坐以歌和之,饮酒为乐”的同时,又载城区及附近汉族也“二十五日为星回节,燃松炬于街衢,醵饮,村落照田占岁。”嘉庆《楚雄县志•风俗》在记载彝族“星回节燃炬,吹葫笙,跌脚,以节歌、饮酒为乐”,也记载汉族“六月二十四日,为星回节,燃松炬照室及田间,每田水口、每荞地一处,各磔一鸡以祈丰穰。”康熙《武定府志•风俗》也说汉人“与各省稍异者,元旦采松叶铺地、敬客亦然;立夏日以灰围屋,谓蛇不敢入;六月二十四日夜,束薪为燎燃之,以腥肉为牲,互相馈请,谓之‘火把节’,又谓‘星回节’。”并说:“与上数事,按汉人渐于蛮俗,帮与各省稍异。”
1981年5月25日,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通过议案,确定火把节为州内彝族的法定节日。从这年起,州、市政府每年均在楚雄城区举办欢庆火把节活动。届时,国内外宾客盈门,四方商贾云集,各族人民歌舞盈城,耍火把、放焰火,举行各种庆典,且规模越来越大,人数每次达10余万人之多。节日也成为宏扬彝族文化、促进对外开放、开展经贸活动和各族人民大团结的盛会。州属各县也在节气组织相应的庆典。在1986年4月15日省人大批准的《楚雄彝族自治州自治条例》中明确规定:“火把节是自治州的民族传统节日,放假一天,举行节日活动。”2001年6月29日,州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关于楚雄彝族自治州火把节节日放假的决定》,将火把节定为全州各民族的共同节日,放假3天。
禄丰县高峰乡的彝族,每年火把节时,各村都要举办大刀会,为期3天。所有成年男子都要参加,由3个巨大面具的人代表“伦司颇”(天)、“庚英颇”(地)、“萨昔颇”(人)3神,带着大刀队在山头间呐喊冲杀。最后由巫师率大刀队为各家各户驱鬼除出祟。整个活动融节日、宗教、歌舞、征战为一体,颇为神秘壮观。
2.春节。州境彝族除操北部方言者外,均有过春节的传统(北部方言的彝族过“十月年”而不过春节)。彝族称春节为“阔希”,意为新年(“阔”义年,“希”义新)。
为过好春节,彝家自腊月起,便开始缝新衣、宰年猪、备米、备酒、办年货。腊月的除夕夜,举行辞岁庆典。家人无论远近,均得回归;春节年货,亦须办齐。彝谚云:“好汉不好汉,三十晚上看。”意为终年的辛苦劳碌,须于腊月三十晚上定分晓。当日打扫房屋庭院,收藏农具,取青松叶铺地,并在院心栽一株天地树(青松);家家宰只大公鸡,以大块鸡肉祭祀祖先,晚饭后洗脚,给老人小孩展示和发放新缝制的衣服,迎接新春。入夜关大门,家人夜坐守岁,或备办来日菜肴。近代以来,除夕日有书写家堂,张贴对联的习俗。
大年初一日黎明开大门,有取福禄水(龙潭水)、鸣鞭炮,打醋坛洁净正堂、内室,祭天地树接祖、祭祖。接着泼冷饭飨祀孤魂野鬼,喂狗。当日,食3餐,早餐吃甜食(汤圆);中餐、晚餐食荤,菜肴要在八碗以上。当天忌农活、忌在家中会客,中饭后,男女老少皆着盛装,年轻人到跳歌场唱歌、跳舞、打磨担秋,老年人在村中聊天游乐,也有人去祭祀土主。初二日,女儿、女婿回来拜年,儿子、儿媳前往岳父母家拜年;下午,年轻男子结众上山狩猎,亲戚间可相互走访。初三日黎明,煮一猪脚(彝族杀年猪时所留猪脚,均连至大腿肉),切成大坨祭供祖先,并敬送“祖先”出门上路;下午全村放牧人员举行祭牧神活动。春节期间,本村内或邻村之间还开展打陀螺、荡秋千、打磨担秋、篮球比赛等活动。
彝族春节形式上是3天,但整个正月几乎都在走亲串戚、宴请亲友的喜庆活动中度过。其中在正月十五日,又煮食一只猪脚,祭祖后,全家食用,并可清除“天地树”和地上所铺青松叶,表示从此可以进行农活;二月初一,彝家称之为“过小年”,上午也煮食一只猪脚,饭后各家各户均彻底清除“天地树”和地上所铺松叶,表示过年结束。故彝语称正月为“阔希诺”,意为“过年之月”。
楚雄州内牟定县境部分彝族又将除夕夜和初一日称之为“羊过年”。除夕日傍晚在羊圈门贴上春联后,给羊喂食用荞子、大麦、玉米、糠皮等掺合而成的“年饭”,并唱述羊的来历;正月初一则有牧羊人带着食品到圈羊处为羊“叫魂”,与羊“共餐”。此后,要到属龙日或属狗日再行放牧。
3.二月八。于每年农历的二月初八日举行。楚雄州境从金沙江畔到哀牢山麓的各地彝族普遍有此节日及集会,其中大姚、永仁、姚安一带又称之为插花节。时值马樱花初开,人们采回马樱花、咂蜜花等,插在住房门、大门、牛栏以及祖灵、土主、山神的神位上,并杀鸡宰羊敬献祖灵。夜晚,男女老少唱歌跳舞,通宵达旦。其中又以大姚县昙华山的插花节最为盛大。届时人们身着节日盛装,胸前插戴马樱花,背着米酒干粮,从四面八方涌向昙华山,唱歌跳舞,尽情欢乐,并互插马樱花,表示美好祝愿。相传,古时有个残暴的山官,在昙华山上盖了座“天仙园”,强迫百姓将自己的女儿送进园内供其淫乐。有个叫咪依噜的姑娘,不忍看一个个姐妹受蹂躏,便毅然前往,设计与山官共饮毒酒,舍身为民除了大害。据说,二月初八这天是咪依噜的殉难日,插花节便是为了纪念这位勇敢善良的咪依噜姑娘的——彝语“咪依噜”之意为马樱花。
楚雄市境彝族称二月初八日为“马樱花节”“耕牛节”或“过小年”。是日清晨,彝家母亲领着未成年女儿到马樱花神树下祭拜、祈祷,并在山上采集马樱花朵。上午,家家户户用采回的马樱花祭祀大门神、厩门神、五谷神、灶神和祖先灵位,祈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家宅平安。正午时分,彝家儿女吹着笛子、树叶,弹着三弦、月琴,从四面八方向举行集会的地方汇集。下午三时许,随着一阵阵的过山号声响过,身披法衣、头戴法帽,手持铜铃、法刀的毕摩摇动法铃、口诵祭辞,带领众人祭拜马樱花树神。接着,长号、山炮齐鸣,人们随着大三弦、竹笛、月琴、二胡和葫芦笙等乐器奏出的曲调欢快起舞。摔跤、斗牛、斗羊、“斗鸡”、扭扁担、打陀螺、射弩、打靶等彝族传统体育的比赛活动也同时进行,凡获得名次者均戴大红马樱花,获胜的牛羊也系上大红马樱花。夜幕降临,跳歌场燃起熊熊篝火,男女青年围着火堆尽情跳脚,直至深夜方散。是日下午,还伴有巫师在土主庙主持祭祀土主、毕摩在叫魂山为人畜“叫魂”等活动。
按传统,市境彝家这天家家户户都要杀鸡煮肉,等待跳歌场上的儿女,或待亲朋好友来访。若未婚女儿能在跳歌场上带着心上人回到家中,父母便用鸡头、鸡翅、鸡心、鸡肝祭祀家中的神祗,然后备办酒水肉食,送到姑娘的房中,供她俩享用。正堂席间,则有亲朋好友举杯共饮,唱酒歌、行酒令,主客对唱彝族史诗《支咪恰》。二月初八之后,彝家一年一度的春耕生产正式开始。
自1991年起,楚雄市人民政府每逢农历二月初八日,都在紫溪山举办彝族传统节日——马樱花节。
4.三月十三。一些地区又被简称为“三月三”,于每年农历的三月十三日举行。彝族把举行三月十三节日聚会和祭祀的山称之为“采撒白”(“采撒”,义为十三;“白”,义为山),汉族则称之为“三月山”或“三月三梁子”。时值马樱花盛开,各地彝族携鸡带酒,聚到“采撒白”祭祀土主“咪司”,祈求人畜平安,并采摘马樱花,扎成花团,带回在门楣悬挂。
禄丰等县彝族又把该节称作“花会”,其中又以舍资镇(今属一平浪镇)三月山、高峰、妥安乡大庙房山、黑井镇三月山的花会最为有名。人们云集山头歌舞达旦、兼做买卖。传说三月十三日的花会起源于祭祀药王,当年药王曾在办花会处以山泉、草药为世人治病,后人便以办花会的形式纪念药王。
5.杨梅节。彝语谚有“六月六、杨梅熟”之说,每年农历六月,州境各县山区彝族都有上山采摘杨梅的习俗。其中在楚雄市境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杨梅节。杨梅节又叫杨梅街、杨梅会。其中大过口乡小黑箐的杨梅节为六月的初一、十五两天,三街镇小黑箐梁子等地的杨梅节则为六月初六日。此时,正值春耕大忙已过、山上杨梅成熟时节。节日期间,彝族女青年穿上盛装、桍着小竹箩、带着农副产品,男青年带上三弦、笛子、芦笙,前往盛产杨梅的小黑箐等地集结:先尝杨梅,后跳歌、对歌、唱“阿苏找”小调,并寻亲访友、互道祝福,参加在草皮街上进行的“集市”买卖。男女青年则在杨梅树下以歌传情、寻觅知音。当男青年品尝姑娘竹箩里的杨梅后,若说“觉得不够甜”,其意表明对女方不够了解,请等来年再约会;若说“三个杨梅进嘴都觉得甜滋滋的”,便是在表明女青年已是男青年的意中人;若此时的女青年感到不满意,便会以自己的“杨梅不甜”等语婉言谢绝;若双方都感到满意,便可双双融进对歌、跳脚的人群,且可订下终身,直待媒妁来说亲。来楚雄赶杨梅街的,有景东、南华、牟定、玉溪以及楚雄坝区子午、吕合等地的各族民众,人数常在千人以上。

AoK1(2015-05-2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