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石室中学

家乡区县: 成都市双流县

春秋时期,天子和诸侯们忙着争夺王位,扩展领土,无人关心教育。孔仲尼在曲阜办的杏坛大学,是私学。而由地方政府拨款,兴办官学的第一位教育家是蜀郡太守文翁。
文翁上任后,感到四川文化落后,便选派了一批聪颖的青年官员,带着四川的土特产作为束修,到长安去,向博学的文士们拜师求学。这批青年学成归来,文翁便委派他们当教师,是中国的第一批专职教师。
校园风采(文庙校区)
校园风采(文庙校区)(7张)
文太守在成都市区,用石头建造了一幢校舍,是中国的第一所公立学校,蜀郡郡学。后人把这所学校称为“文翁石室”。据考证,文翁石室创立于耶稣出生前141年。
文翁对入室受业的学生,给以减免赋税徭役的奖励;成绩好的学生,结业后可以分配到各级政府中工作;文太守每次出巡,都带着在校学生们一道,去各地考察民情,充实知识,多方鼓励青年读书求学;经过文翁不懈的努力,文太守属下各地方,也相继办起了许多乡学。
文翁的郡学开办17年后,汉武帝刘彻看到文翁办学成功,决定推广文太守的经验。下令全国,普遍兴办文翁石室式的官学。其中出土的汉代石刻画像中,有文翁讲学图。五代时的后蜀孟昶,曾用了8年时间,将文翁石室的教材《十三经》,刻了几千块石头,让学生们摹拓。古代有司马相如求学石室精舍,当代的革命家兼学者郭沫若、李一氓,都曾在此领受过文翁之惠。[3]
中学沿革

“文翁石室”创立不久,即以学风卓荦,人才辈出而名冠西南。公元前124年,汉武帝下令全国效仿文翁兴办学校。
二百多年后东汉安帝时的一场火灾,石室连同成都城一起遭到了严重破坏。直到公元194年,由蜀守高顺予以修复;同年,发生了著名的“州夺郡学”事件,石室被辟为益州州学。
公元994年,后蜀开始在石室刊刻石经,北宋时继续补刻,直到宣和年间才将十三经全部刻完。
明末清初,张献忠据蜀,石室再次受到毁灭性破坏。1661年,当局在文翁石室旧址建立府学;有清三百载,四川学校实际以此为首。
康熙年间,四川按察使刘德芳在此建锦江书院。

覃璐楠(2015-05-2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