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钟走向海内外

家乡区县: 湖北省广水市

曾侯乙编钟,是20世纪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自1978年出土以来,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脚步声,这件旷世奇钟抖落历史尘烟,奏响着穿越30多年的时代乐章。
湖北省博物馆从当年的陈列楼中,腾出约100余平方米展室,成了曾侯乙编钟的第一个家。 1979年国庆,北京。湖北省博物馆与中国历史博物馆联合举办“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文物展览”,编钟原件现场演奏的奇音,由此传向世界。 1984年12月,中英两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签署,香港将于1997年7月1日回到祖国怀抱。为庆祝香港问题圆满解决,湖北省博物馆在香港华润集团新开设的“中国文物展览馆”里,首次举办文物展览,并用曾侯乙编钟复制件演奏乐曲,给香港同胞送去了内地同胞的温暖。 擂鼓墩二号墓编钟出土以后,多次代表我国古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充当文化使者,在国内外巡回展览,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与合作。
1990年,第十一届亚运会在首都北京举办,擂鼓墩二号墓编钟作为湖北省唯一被选中的精品,首次向亚洲健儿展露尊容,引人注目。
1992年,受东京国家博物馆、日中文化交流协会和日本经济新闻社盛情邀请,“曾侯乙墓出土文物特别展”在东京国立博物馆举行,以此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期间,曾侯乙编钟(复制件)等古乐器随展演奏,宽敞的演奏大厅内,“楚商”、“樱花”、“四季”等中日两国人民所熟悉的名曲,从中国古代乐器中流淌而出,令听众陶醉不已。 1993年,湖北省暨武汉市(香港)对外经贸洽谈会在港举行,湖北省博物馆编钟乐团再次赴港,推动了鄂港两地间的经贸活动。  编钟有时在外交中所起的作用也是十分微妙的,令人想起脍炙人口的“乒乓外交”。1995年春,一年一度轮流在欧盟成员国之间举办的“欧洲文化城”节,轮到卢森堡“作东”。由于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卢森堡新闻媒体一直很少介绍新中国的信息,除了极少数人知道万里长城,偶尔听到的也只是“车祸”、“灾害”之类走了样的消息。但是,卢森堡有大批冶金专家和先进的冶炼技术,对中国钢铁事业的发展有过很大帮助。曾经数十次访问中国、六次访问湖北的爱德华·雷吉尔先生,是卢森堡保尔·活特钢铁公司总裁,也是欧洲文化城委员会专员,此时他想到了中国的湖北省博物馆和编钟。经过双方努力,1995年4月6日,湖北省博物馆举办的“中国周代艺术品展”在卢森堡维克多·雨果大厅隆重开幕,复制的编钟、编磬同时进行现场演奏。这是中国首次应邀参加“欧洲文化城”盛会,卢森堡、德、英、法等国l0多家电视、广播、报刊争相报道“来自中国的节目”。神奇的编钟演奏。使欧洲观众从“极感兴趣”,发展到对中国日益好感和关注。当地企业家协会、工程师协会和新闻界联谊会不仅组织成员参观,而且专门安排酒会,邀请率团前往的湖北省副省长韩南鹏介绍中国经济建设情况。以往很少关注中国的卢森堡文化部长艾妮科女士在活动结束时感叹道:“一个多月里,狂热的观众看了一幅迷人的图画,并扩大了对遥远东方一个真实文化的了解。 特别是我个人留下了永恒的印象。”她还盛赞编钟演奏是整个文化节500多项活动中“最盛大和最成功”的项目。
展览先后在德国埃森、慕尼黑,瑞士苏黎世,英国伦敦和丹麦哥本哈根等城市巡展,受到东道国观众的热烈欢迎和政府官员的高度重视,在政治上产生了良好影响。
当展品抵达巡展第一站德国埃森时,德国总统赫尔佐克先生亲自为开展式剪彩,并于7月14日上午,陪同访德的江泽民主席和钱琪琛外长,再次观看展览。江主席在参观编钟时,盛赞编钟是“中国古代的高技术”。
1997年,国家文物局在香港会展中心举办了《中国文物精华展》,为香港回归谱写前奏曲。随州擂鼓墩二号墓编钟随调赴港,历时一年的展出,轰动港内外。
1997年7月1日,一个全球瞩目的日子。在中英政府举行的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现场,来自湖北的曾侯乙编钟(复制件)映入人们的眼帘。这天晚上,时任国家主席的江泽民和时任香港特别行政区首任特首的董建华,与来自世界各地数千嘉宾,欣赏了由著名音乐家谭盾创作并指挥的大型交响曲《1997:天地人》。千年编钟雄浑深沉的乐声,激荡人心,震撼寰宇。 1999年1月25日,在国家有关部门和湖北省委、省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省博物馆修建了专题陈列馆——编钟馆,曾侯乙编钟喜迁新家。编钟馆建筑面积为5717平方米,在这里,观众可以详尽地了解曾侯乙墓这一重大考古发现,欣赏到钟、磬等古代乐器演奏的古今中外乐曲。 1999年3月,正值樱花盛开的时节,擂鼓墩二号墓编钟东渡扶桑,赴日本大阪万国博览纪念公园美术馆,参加“中国古代帝王陵墓展”。在历时3个月的展览中,擂鼓墩二号墓编钟备受关注与好评,为此朝日新闻社进行了专题采访。随后,二号墓编钟又辗转赴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参加了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的“中国文化周”活动,圆满完成跨世纪的外展任务。
2000年3月,二号墓编钟再次远渡重洋,赴美国首都华盛顿史密森博物院沙可乐美术馆参加 “孔子时代的音乐”文物展览,吸引了大批美国观众。同年11月20日,二号墓编钟再次转赴法国巴黎音乐城,参加了中国文化季“龙之声——中国古代钟铃艺术展”,为名城随州争得荣誉。    2007年11月6日,湖北省博物馆综合馆落成。从这一天起,该馆向全社会免费开放。这一举措,成为中国文博界的一件标志性大事。 令世人瞩目的曾侯乙编钟,又一次乔迁新居,步入了综合馆内更为宽敞的现代化专题展室。 目前,综合馆内共有固定展览11个,《曾侯乙墓》出土文物展是其中规模最大的精品陈列之一。在全省19件国宝级文物中,有9件皆出自曾侯乙墓。其中,就包括了曾侯乙编钟。
曾侯乙墓除了宽敞明亮的展厅及中英双语注释,还在适当的地方安放有触摸屏、投影仪、语音导览等电子设备,以帮助观众更好地了解展示内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曾侯乙墓编钟陈列馆装置有编钟仿真演示的电子琴,这套电子设备分别对应5组编钟原件,观众任选一口钟,轻敲一下键盘,就能听到“原汁原味”的编钟之音,弹奏出自己熟悉喜欢的音乐,进而深入了解曾侯乙编钟音乐性能的完整性。 据统计,30多年来,湖北省博物馆展出的《曾侯乙墓出土文物陈列》和随州擂鼓墩文管处、随州博物馆已先后接待千万观众和130多个国家的数万宾客。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江泽民、李瑞环、叶剑英、李先念、乔石、谷牧、王任重,先后参观了曾墓出土文物展,关注与赞美曾侯乙编钟。同时,向世人展示了中国文化的不朽魅力。

汪道稳(2015-05-2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