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之城》——那不是一座海市蜃楼

家乡区县: 开封市鼓楼区

(一)

我沿着岩石边上走了一会儿;天气好的不得了,晴空万里,炙烈的太阳,洒下金光,我必须把身体侧向另一边,才不致晒伤了我的脸。就在这时候,天忽然暗了下来,我觉得有点不太对劲,因为那情形和平时从天空飘过来一片云不太一样。我转过身来,只见一个巨大的不透明物体,浮在半空中,正朝着我所在的岛屿飞来。那物体看上去大约有两英哩的高度,把太阳遮蔽了约莫六到七分钟,但是并没有让我感觉到空气变得凉爽,天空也没有变得更加灰暗,这情形就如同我站在背阳的山谷处。随着那东西离我所在的地方越来越近,我看它像是一个固体,底部平滑,在下面海水的映照下闪闪发光。我站在离海边约两百码的一个高处,看着那个巨大的物体逐渐下降,差不多到了与我平行的位置,离开我已经不到半英哩了。我才取出袖珍望远镜,仔细地察看有些人站在那东西的边缘,似乎正忙碌地上上下下。边缘似乎是呈倾斜状,可是我分辨不出那些人究竟在做什么。

——《格列弗游记》

偶然间发现了网易博客中新添加的《天空之城》的主题风格,换来一试,立刻被清新的画风所吸引,就如同我第一次看到《天空之城》的海报一样。我的兴质一下子被提升了起来,放下手头的工作,搜索了久石让为《天空之城》所写的主题曲作为博客背景音乐,顺着优美舒缓的旋律,渐渐进入到了一种飘渺深远的思绪之中,眼前显现出了那个浮在云端之上的空中花园。我自然不会放过这种难得的观影的冲动,立刻翻出碟片,重温久别的畅想于梦幻世界的陶醉之感。

尽管已经看过很多遍,但我仍然在听到小巴鲁第一次念出“拉普达”(Laputa)这个天空之城的名字时兴奋不已。格列弗曾这样解释拉普达的名子:“Laputa 其实是quasi lap outed(拉丁文),其中lap的正确意思是‘阳光在海面上跳舞’,quasi则是翅膀,不过我并不想将自己的意思强加附会,读者可以自行判断。”我非常认可格列弗的这种解释,我想,宫崎骏也许正是因为拉普达本身所蕴涵的这种意味,才选中它作为天空之城的名子吧。从影片中天空之城的造型我们也不难看出,宫崎骏很直观的拆解了拉普达的含意,投射在云海之上的阳光环绕着整个城堡,如同一个个跳动的音符一样。只是那双翅膀化作了隐形,成为了支托拉普达城的所谓的高科技。

两个小时之后,拉普达城毁灭了,我总会为这样一个结局而心有不甘。飞翔于天空,生活于天际,似乎是人类自古以来的梦想。人们羡慕栖于枝头,行于空中的小鸟,甚至幻想也有那么一群人生活在云之上,但那些人就不能再被称作人,而是神仙。人们总是籍着梦想而不断进步的,我们终于逐渐和天空拉近着距离,不仅能和蓝天白云靠得越来越近,而且能和它们相处的越来越久,但时至今日,我们毕竟还未实现真正的空中楼阁,能够长年居住在云海之中。人总是因为尚未实现的梦想而激动,却总会对现实无动于衷。就像现在你看到腾空的飞机会不以为然一样,我们很难想象百年之前,当人们看到“鸟人们”在做着多次试验时的那种兴奋与钦佩。

拉普达城毁灭了,似乎是再次毁灭了人们的梦想。我想,也许我的失落远不及宫崎君的失落,是他亲手建造了这座空中城堡,又是他亲手将它毁于一旦。斯威夫特本人有着很强的数理学的背景,所以,他在描述拉普达漂浮于天际的原由时极尽详实,这倒也很符合彼时英国所讲究的机械美学主义。宫崎骏则多少有些避重就虚。乍看起来,整座拉普达城飞行于空中的原理似乎很充分,但它的最终支柱,却是那个有着神秘力量的飞行石。石头确实是一种最为“实在”的神秘物,各种各样的矿石充满了魔力,它们吸天地之精化,吐露神力。宫崎骏把这种“实在”与“虚幻”很好的结合在一起,虽然飞行石未为可知,但拉普达人确是依靠着高超的科学技术将之提练出来的。科技成为了支撑梦想中空中楼阁的最为实在的核心,也成为了毁灭的源头。穆斯卡作为遗落在地上的拉普达族人,他即是过份相信拉普达城的科技力量,妄图依靠这些而征服全世界的人。这很有些像当年的独裁者希特勒,幸好盟军早于他完成了原子弹的制造,否则整个世界连同希特勒本人都被毁灭也未可知。

宫崎骏把科技当作了一把双刃剑,它既是梦想的实现基础,却又成为了毁灭梦想的缘由。科技本无好坏,人心自有善恶。

寒水沐华(2015-05-2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