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雁传情、双鲤传书……作为中国人传统的沟通交流方式之一,书信在漫长的历史中成就了许多佳话。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与技术的进步,手机、QQ、微博、微信、电子邮件等通讯方式已逐渐取代了书信在人们心中的地位。试问一下,有多久,你没再写上一封家书了?
在沙坪坝区邮政公司工作了14年的付晓霞还清楚记得,刚来上班时,她所负责的半径约3公里范围内的区域,每天能收到的家信还有二三十封,而如今,每每打开一个邮箱,眼前出现的不过是几张广告纸或者账单而已。
“写书信的这几年越来越少,大多是离退休老干部或者学校学生。”这一天,付晓霞依然没有收到一封需要寄出的信件。如今的她,开着摩托车送的更多的,是中国邮政新推出的国内小包,业务种类的变化,也是运输工具淘汰自行车的一大原因。
这是2014年的年尾,距离重庆最早的官办邮局——大清邮政官局设立(公元1897年2月20日)已117年。而重庆人写信的历史远不止于此。透过老照片,古老沧桑的邮局、日益稀少的邮筒、渐行渐远的邮轮……无不在提醒着我们,一段书信时代的逝去。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