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一生的守望

家乡区县: 浙江省东阳市

母亲是坚强的。

在我印象中,母亲很少流泪。平日就算再大的委屈与病痛,她都强忍着,母亲的一生是坚强的。

第一次看见母亲流泪,是我4岁那年。在那个年代,家庭的贫瘠与爷爷奶奶的固执,硬把我送去二姨家做儿子。当年淘气的我,经不起一个粉红色书包的诱惑,就乖乖坐上了二姨的自行车随她而去。“三娃,去二姨家好好听话,娘会接你回家的。”在村口的拐角处,母亲哭成泪人。母亲的那次流泪,对于年幼的我来说甚至不懂,但至少在母亲心里我永远是她的儿子,足以让我铭记终生。

学校毕业在家执教三年的我,在学生眼里我是个“师者”(甚至说是“长辈”),但在母亲的眼里我依旧是个孩子。受打工潮影响,我成了一名进城务工者。

记得,那是个风雪交加正月初八的清晨。母亲早早起床为我做了两个荷包蛋当早餐,把我的行李包塞得满满的,里面装有常换洗的衣物外,更多是家乡的土货(花生米、臭豆腐、萝卜干等)。“三娃,趁热吃了。我们早点去,车不等人。”相继,我和母亲深一脚浅一脚行走在通往候车点的乡间小道。

一路上,母亲有说有笑,告知我去陌生城市要礼貌让人、勤奋工作……丝毫没有觉察出母亲心里的不舍。就在候车点时,母亲和同乡还是聊得甚欢,只是紧紧拉住了我的手。母亲把送我上车后,站在车窗外继续千叮万嘱。就当车子缓缓启动瞬间,母亲泪水婆娑,一个劲地跟着车子狂跑:“三娃,记得及时打电话回家。”直至车影消失在她视野中。这是我见到母亲最忘我的一次流泪,在她心里明白一个道理:这一走少则一年才会见到儿子一面,多则两年甚至更长时间。母亲的这份泪水,当我为人父后感触颇深。

父亲与母亲一生恩爱,这辈子过得虽清贫,但她们的善良、朴实、和睦、孝敬、好助等品德,在村里已传佳话,也没少给儿子脸上“贴金”。父母间感情究竟好到什么地步,我在母亲的眼泪中找到了答案。

千金难买老来瘦,七旬的父亲有幸拥得;不幸的是,该是父亲静享清福的时候,胃癌这个触目惊心的病魔,仅用四个月就夺走了父亲的生命。父亲病重期间,母亲每天变着法子给父亲进些营养,来设法延长生命。擦身子、搀扶、唠嗑、夜起……母亲把父亲伺候的周到细微,此时的母亲似乎忘记已是古稀老人:“我和您父亲生活了近50年,他的习惯我一清二楚。”母亲常以这句话拒绝我们的殷勤。尽管母亲每天体力透支,心如刀割,但她还是强装欢颜给父亲微笑与希望。当医生告知父亲停止心跳瞬间,母亲瘫软在地,像个三岁幼童放声大哭,悲凉的哭声令人揪心。母亲知道,失去的不只是父亲这个人,更多是心灵上的依靠。每次念及,母亲泪盈满眶。

母亲虽柔弱瘦小,她却拥有一颗坚强、令人奋发上进的慈心。

母亲是一种担当。

小时候,对母亲是充满信任和畏惧。信任是:母亲每次的承诺都能实现(比如帮忙做家务奖励5分钱);畏惧是:每次犯错时,母亲都是很严苛的批评(甚至会吃耳光)。年轻的时候,对母亲多了一份理解和崇拜。理解是:母亲含辛茹苦拉扯我们长大实属不易;崇拜是:在那个极其贫穷的年代,一字不识的女人竟能打理并撑起这个家。等步入社会开始工作时,我发现母亲二字不仅是最美的称谓,更多是一种担当。

如果说父爱如山,我更喜欢母爱细腻如涓。母亲如清澈小溪流,从春走到冬,从青春走向衰老,最后汇入浩瀚汪洋,从此销声匿迹。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母亲伴着油盐柴米、灶前屋后、耕耘田间……酸甜苦辣一路走来,直至走向生命的尽头。

母亲一生平凡但伟大。平凡的至今还默默为家付出:“只要你们过得好,我就知足。”母亲用毕生的精力在夯实;她的爱总那么的善良、那么的温情、那么的朴实,一直不变在呵护着我们,守望着我们,用微笑面对蹉跎人生。她说:“做人要多往好处去想,生活会过得更洒脱富有激情。”

当我遇到困难时,母亲总会精心呵护让我的肩膀硬起来去支撑;当我受挫被误时,母亲总会用经历教诲我:夹着尾巴做人……或悲或喜或甜或苦,母亲那慈祥的目光从未离开过。在母亲的人生字典里,生儿难,育儿更难,她把人生3/4的时间放在后者。母亲在,温暖在;母亲在,无论我们有多能耐、有多坚强、飞的多高、走得多远,永远是她的孩子。

母亲是一种岁月,风雨沧桑的岁月,丰羽了家人消瘦了自己;母亲是一支永远燃烧的蜡烛,温暖了家人老去了自己;母亲更像一部写不完的书,母爱的无私总是层出不穷……

母亲是一种担当,对家庭、对社会奉献的担当。

小童鞋(2015-05-2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