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空地上,一个个简易搭建的炉子里,烟雾升腾起来,飘出期待已久的过年的味道。对于西南地区的人们而言,这是再常见不过的冬日景观。
“年年都要弄噻,已经烤了几十年的香肠腊肉咯。”刚吃过午饭,家住渝北某小区的齐大姐又回到她搭建的“烤炉”旁。
齐大姐的“装备”再简单不过,“烤炉”的四壁不过是几张旧纸板搭成,再用绳子捆上四周加以固定,几乎不用花任何费用。
“腊肉、香肠这些,要自己做才更有过年的味道。”齐大姐讲解道,熏肉最好是带点明火烟熏,这样腊肉、香肠才会呈金黄色,同时熏制的燃料最好是柏树枝,这样熏出来的腊肉香肠才有那种独特的香味。
“熏上四五个小时就差不多了。”因为量不大,齐大姐相信今天就能全部熏制完毕,等再晾上个十来天,年夜饭上的一道美味便大功告成。
而在小区的另一处,代人熏制的田阿姨则显得忙碌了许多。她的熏肉炉子用废弃的铁皮桶制成,里面挂着的香肠、腊肉少说也有四五百斤。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