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香港电影界的三大动作巨星成龙,李连杰,甄子丹先后出走好莱坞,致使香港电影的动作片出现了短暂的真空时期。幸而三位大哥又都先后有回归之作,无论是出于在好莱坞发展不利,还是出于对香港电影的支持,总之三人在动作片领域中的号召力还是可见一斑。与成龙的喜剧动作片和李连杰的古装动作片不同,甄子丹一向以硬桥硬马的真实打斗而见长,虽然缺乏一些搞笑噱头和华丽场面,却仍是极其吸引眼球的一支派别。
2005年上映的《杀破狼》便是一呼百应,真实的几近残忍地搏杀场面,着实把人本身即具有破坏力全部诱发出来,让观众不得不大呼过瘾。尤其以其中出现的利用“甩棍”而搏杀的场面更是惊心动魄,将这种尚未被列为管制刀具的器具挥舞自如,尽显其杀伤力。我怀疑最近很多人都在玩耍甩棍是否真受此片的影响。《杀破狼》成功之后,甄子丹趁热打铁,两年时间再次推出《导火线》,再次以真实暴力,强硬的动作场面取悦观众。破坏性的段落有增无减,虽然少了一些肉搏式的血腥场面,但炸点增多,场面更为火爆。
虽然这两部片子上映相差近两年之久,但我却是在两天之内分别看完的,也许正是这样一种观影间隔,才使得看完这两部片子后,让我恍惚间感觉只是看了相同的一部影片。两部片子被称为姐妹片已显不够,也许叫作“连体婴儿片”方才妥当。无论是从整体构思,剧作结构,拍摄手法等多个方面来衡量,都有太多的擂同之处。
单从最表面化的演员阵容来看,两部影片均启用了老派演员前来助阵,《杀破狼》中以洪金宝出演反派,《导火线》中则以吕良伟出演反角,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将助阵不仅反应出甄子丹在圈中的号召力,也会吸引更多的老影迷回归影院。而这种擂同的思路更多的则是体现在故事当中。卧底情节虽然在港产片中已不鲜见,但在这两部实属同系的作品先后出现,还是非常的刺眼。尽管在前作《杀破狼》中直接表现卧底的情节着墨并不多,但核心情节还是由卧底被杀而展开的。后作《导火线》中的卧底古天乐,更是成为了正派中的二号男主角。虽然在《无间道》系列中,卧底情节已经被发挥到了极致,但在甄子丹的这两部作品,卧底情节依然起到了无法取代的作用,这种重要性我们可以稍后再做讨论。
在这两部暴力得极近冷血的影片当中,温情成份必不可少,没有人会喜欢看冷冰冰的毫无人性的电影。《杀破狼》和《导火线》除了男性电影中不可缺少的兄弟之情之外,又极其相似的加入了长幼之情。《杀破狼》以父亲节为主要时间背景,任达华饰演的警长以孩子的干爹身份出现,他和整个警组都在为小女孩默默地做着一切;影片中的华哥更是在见到久未谋面的亲生女儿之后死于刀下;洪金宝饰演的反派头目王宝,也是一直被老来得子的亲情所牵拌。《导火线》的亲子情节主要体现在反派身上,三个反角对老母亲的感情被极力渲染,加再上古天乐所饰演的卧底也初尝为人父的滋味,亲情已然成为了此部影片的感情主线。尤其是在两部影片结尾重头的打斗场面中,均出现了由亲子之情带来的隔断。《杀破狼》中洪金宝的老婆打电话来说自己和宝宝都在等他,正在奋力搏杀的甄子丹便稍稍放松了紧紧勒住洪金宝脖子的胳膊;《导火线》中,老母亲的出现,也让两个以死相拼的硬汉片刻住手。亲情在这两部硬派电影中,不仅成为了节奏上的调和剂,叙事中的柔顺剂,更是成为了情节设置中人物动机的出发点。影片当中无论是正派还是反派,他们一次次被激怒失去理智,他们一次次被叛自己,都是出于亲情的所迫。我们不难想象,在甄子丹以及整个主创队伍的心目中,亲情是在情感世界中被放在第一位的,只有这种血脉之缘才是能够掌控一切的。
当然,在这两部影片之中,最为相似的,便是警察部队对付悍匪们的以暴制暴。这种以暴制暴,在国产影片中是完全见不到的,在港产影片中也并不多见。毕竟,警察部队中出现非正常暴力制裁还是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当局的执法形象的。但是在甄子丹这两部相继推出的影片中,以暴制暴却成为了主角。作为执法机关,警察在办案过程当中确实受到极多的法规限制,与匪徒们为所欲为的行径相比,警察们手脚被缚,存在着众多的不便。这种不便也成为了匪徒们的可承之机。前段时间我去外地讲课,手机在网吧被偷,但那个合伙偷我手机的小偷后来被我认了出来。我很有些亡羊补牢的高兴劲,报警把小偷带到了公安局。但是,我的手机已经被转移走了,证物没有了,而那个小偷又死不招认,此事只能不了了之。后来一个作警察的熟人告诉我,这要是以前,三拳两脚他就招了,现在可不灵了。国家的法制越来越建全,曲打成招的事情日渐消失,但所带来的一些消极效果却也不可忽视。我并无意在此抱怨什么,也很清楚这种事情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不可避免的,只是问题摆在面前,无须逃避罢了。
言归正传,在《杀破狼》与《导火线》中,警察部队即遇到了这种困难。每个人都知道谁是罪魁祸首,每个人都清楚他们到底做了什么,甚至已经掌握了证据。但匪徒们却可以用非法手段将证据一一抹杀,而警察们却不能用非法手段去惩戒匪徒。这就产生了一个很大的矛盾,而且是一种很让人窝火的矛盾。就像我眼睁睁地看着那个偷我手机的小偷被放,直想出手狠揍他一顿一样,但我当时并没想到什么法律限制,只是怕自己打不过他。每个人都会有忌讳,警察部队的忌讳是他们的纪律,是法律法规,但忌讳也总有被打破的时候,要开是否真的有东西去破坏忌讳。情感,即成为了这两部影片中打破忌讳的关键所在。首先卧底们的兄弟之情。《杀破狼》中任达华向他的卧底兄弟保证绝不会出事,但卧底却得了个惨死的下场,且这个惨死场面让任达华通过一卷录相带眼睁睁的看到。《导火线》中,古天乐所饰演的卧底得了个让我觉得更为悲哀的下场,终身残疾。而最让人窝火的是,尽管卧底们付出了高额的代价,但匪徒们却依旧逍遥法外。兄弟之情也许在情感层面上还不够重,不足以对忌讳产生破坏力,所以亲子之情成为了最后的杀手锏。《杀破狼》中任达华收养了被洪金宝杀害的证人的女儿,成为了干爹,但他又重病在身命不久已,警组成员们为了养育这个女孩而拦截了脏款。这不仅是激怒匪徒的原因,也是激怒警察的反作用力。《导火线》中古天乐的女友怀孕却被匪徒所劫,爱情与亲子之情合二为一,古天乐为了这份情感,不得不做出伪证,让暴力惩戒成为了不二选择。
可以说,为了实现在最后的暴力惩戒,编导者可谓煞费苦心。不仅在情感上大做文章,还从人物性格上入手,在两部电影中塑造出颇为相像的另类暴力警察形象。两部片子中,甄子丹所饰演的警察都有着不良记录,至少是好斗的性格暴露无疑。而在《杀破狼》中更是将整个警组的形象都设计为一个不守规矩的形象。另外,匪徒们的步步紧逼,也让警察们退无可退,暴力征戒成为抑恶扬善的最终选择。这让我想到了基督教中所谓的最终大审判。当上帝觉得这个世界已经无可救药时,他会展开最终的大审判,将已经无法挽救的世界毁灭掉,重塑一个美好的世界。似乎暴力终结将会成为最终的结局。就像两次世界大战一样,毁灭性的战争成为了破坏旧世界的最好选择,当然也是重塑新世界的最好手段。以往的改朝换代都是以暴力手段带来的,温文的改良只是修正,当真正的坏到了不可救药之时,推翻重塑是革命革新的唯一途径。谭嗣同们不能救清政府,孙中山们才能带来新世界,如果新世界还不是想要的,那就再次推翻。由此可见,《杀破狼》与《导火线》中的这种末世情结是无法忽视的。末世,即指世界走到了尽头了,只有旧世界走到了尽头,暴力惩戒或称暴力终结才会在不得不的情况下到来。
有人提到说《导火线》中把开片时间定在九七回归之前一刻,有影射或者是展现香港回归之前港人的末世情绪,我觉得未必是这样。《导火线》是在香港回归十年之后上映的影片,当时的末世情绪现在已经被证实是有些荒诞感的,再去展现这种情绪实属全无必要。我倒觉得应该把这种末世情绪放在更为宽泛的范围之中去考量,在这样一个世纪之初,或者说是全球暴力在不断升级的情景之中去思索。末世情绪不一定是件坏事,虽有些悲观消极,但要知道,末世被推翻,随之而来的,必将是一个新的世界——无论好坏!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