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究竟是什么样的呢?死者无法向我们告知,生者更是无法探寻。它是恐惧,是惊慌,是丑陋,或者是……肮脏的?难以有人把死亡想象成美好的吧,除非像睡人美般的假死状态,也许才能让人感受到一份纯净。没有想到一向以瑰丽诡异风格著称的泷田能谱下如此唯美的生与死的隽永曲调,从当初的《阴阳师》回归到日本电影最富传统意味的纯净,泷田在死亡的边际上注入了一支温温绵长的暖流,融化着那些最为坚硬的情感,如清凉的溪水浸入血脉,如柔软的温泉倾入心田。
开片时那首激昂的交响曲“第九号”与结尾处由久石记谱写的大提琴曲交相辉映,是对生命的礼赞,是对逝去的缅怀。在我的人生经历中,目睹过两次死亡。一次是在我九岁的时候曾经抱我入怀教我乡音的爷爷去世,一次是在我二十二岁的时候曾经并肩散步大谈评书的姥爷辞世。九岁的我懵懂无知,在爷爷的遗像面前哭得死去活来,而在火葬场中最后一次见到爷爷的遗体时,流水嘎然而止,我被惊呆了。自那以后,死亡一直笼罩着我幼小的心灵,我每天似乎都在恐惧着同一个问题,我死之后,便一无所有了。九岁的春天实在是太过遥远了,我只记得爷爷在病房闭上双眼后,父亲没有医生护士再碰爷爷,自己含泪背着爷爷一步步地走到停尸间。爷爷一生奔波,从厦门到缅甸,再从缅甸回厦门,又北上开封。在他晚年的时候本有机会再次回到故土厦门,但他已经不愿再辗转了,合着奶奶的古灰一起散进黄河,汇入大海。二十二岁的我意气博发,从北京赶回故乡后,我这个迟到的外孙在亲友的簇拥下来到姥爷的灵堂前长跪不起。那一夜我守灵,独坐在灵堂中守护着姥爷遗像前的那盏长明灯。我能感受到姥爷就在我身边,我没有恐惧,没有惊慌,心底间一片平静的欣慰,我以为在那夜,我最后一次跟姥爷交流,听他讲述他年轻时的戎马生涯,在战火纷飞之中独行三天三夜终于找到了弟弟的尸首,再背他回家。在火葬场里看到老人安祥的遗体,谁能相信他不是安然入睡呢?死亡在一刻成为了我心底中的永恒,它彻底从我心灵上散去,我宁愿相信灵魂的存在,它让我们在死亡之后仍留有希望。
入殓师,他比任何人都需要有勇气,因为他比任何人都要更多的面对死亡。如果不是理想破灭,如果不是生活所迫,小林应该也会远离这样的职业吧,毕竟死亡本身附带着太多的秽气,无论何时它都是美好生活的反义词。也许那个死于家中的老太太腐烂的尸体真的是肮脏丑陋的吧,所以小林回到家中之后,会拥吻着妻子的身体,贪婪的吮吸妻子肌肤上的味道,那是一种无法抑制的对生命的渴望。入殓师的职业遭人诟病,即是因为他们身上沾染了太多的死亡的气息所带来的吧。只有那些内心当中有爱涌动的人,只有那些真正被生命感动的人才会全无忌讳,就像父亲穿上了爷爷生前的衣服,就像舅舅带上了姥爷生前的手表。但这也是对于亲人的情感所带来的无畏,就像影片结尾时,美香看到大悟给父亲入殓时的那一幕时她才彻底化解掉了心中的隔膜。
小林面对死亡不再呕吐则是看到了入殓师“起死回生”延续情感与希望的妙笔。当小林和社长因为迟到而遭到主人家的谴责时,我们看到的是死者直美那副略显狰狞的死亡面容。谁也不会愿意让这副面容长久地放置在那里,那是对生者怎样的折磨啊。可是,当我们看到经过社长的一翻妙笔处理之后,直美夫人重新焕发出了生命的美丽时,这种生与死的幻化,这种对于生命与感情的延续,这种将一生的精彩变为永恒的瞬间,重重的敲击到了小林大悟的心灵,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入殓师的伟大作用。直美的丈夫感谢社长时说,这是直美至今最美丽的一天,而这一天即成为了直美的终结,也成为了直美的永远。我不想用“化腐朽为神奇”的语言来形容入殓师,因为那太缺乏情感的成份,只有那些拥有着最为美好情感的人,只有对美好情感心存感激与珍惜的人,才会具有这种神奇的力量吧。
生命与死亡的距离也许是世界上最为短暂的,可能连千分之一秒都不到。它带走了太多,也带来了太多,不仅仅是那“二十一克”的重量。就在那千分之一秒之际,便阴阳两隔了。泷田赋予了影片太多的生与死的对比,白雪皑皑的室外,温暖沁人的室内,清冷的光线与温热的色调都在诠释着我们不难发现的那条边际。然而,我们更多的看到的还是遍布影片之中的生命的迹象。展翅的飞鸟,逆流的游鱼,挺拔的青草,盛开的樱花……入殓师们并没有被死亡笼罩着,他们穿过死亡,告别死亡,看到的更多的是生命的力量。大悟也应该是看到这些吧,所以在妻子美香以分开为要挟让他辞去入殓师的职业时,他毅然留了下来。一个能把死亡看透的人,他必是无所畏惧,必是最懂生命真谛的人。
当美香再次回到大悟身边时,她已经怀有生孕,在一个充斥着死亡际会的故事中,胎中的孩子所代表的意味便不用言说了吧,而紧接着带来的,却是大悟那个消失已久的父亲的死讯。大悟一生都无法原谅那个和抛妻弃子和情妇出走的父亲,但这个一直为失去爱而怀恨在心的男人却不知自己其实一直都被爱包裹着。细致的美香发现了母亲为父亲珍藏并收拾整齐的唱片,而大悟也一直弹奏着那副父亲为他买来的大提琴。爱在很多时候是不用言说的,她留存在心底,流露在点点滴滴。而那颗石头,应该会成为电影史上无法抹灭的浪漫温情的道具吧。石头本是世界上最无光彩,最坚硬,最粗糙的东西,在这里却成为了最为温暖人心的感化剂。也许你不会相信那个用石头来代表心情交流感情的远古故事,但当你看到死去的父亲手里紧握的那颗和尸体一样冰冷僵硬的石头时,死亡再也阻挡不住情感的冲击,再也阻止不了感情的延续了。
死亡是一道门,你站在生的这边望去,充满着恐惧与阴霾,你站在死的那边回望,充满着希望与感动。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