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出版背景

家乡区县: 重庆涪陵区

1996年夏,彼得·海斯勒有机会以美国“和平队”志愿者身份来到中国涪陵师范学院教英文两年。他的处女作《江城:长江边的两年》,写的就是这段时间的见闻。彼得·海斯勒在该书前言中写道:“这本书记录了我在涪陵的生活,夹杂着当地的历史、风景以及那里的人们。之所以写成这样,是为了让读者明白一个外国人在涪陵那样一个小城里所扮演的两种角色:有时候是一个观察者,另一些时候又深深融入当地的生活。离开涪陵后,他开始写《江城》。4个月写完后,彼得·海斯勒看着自己的文字觉得很奇怪。“我的声音变了——和以前自己的文字声音完全不一样了,我不认识自己了。这让我信心倍增。”

虽然当时《江城》并未能在第一时间出版,但时隔两年(2001年),美国出版业巨头哈珀·柯林斯看中了此书,一经出版就登上了《纽约时报》畅销书榜,被译成多国文字热销海外,被誉为“认识中国必读的一本书”。这本描写连很多中国人都会忽略的涪陵小城的书共计卖了15万册,还获得了当年“奇里雅玛环太平洋图书奖”。美国图书出版协会曾毫不吝啬给它评价:诗般的语言和朴素的故事,让我们愿意了解现代中国人的心和灵魂

晴子空(2015-05-2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