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是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气候区的过渡地带。以大埔县茶阳经梅县区松口、蕉岭县蕉城、平远县石正、兴宁市岗背为分界线,平远县、蕉岭县、梅县区北部为中亚热带气候区,五华县、兴宁市、大埔县和平远县、蕉岭县、梅县区南部为南亚热带区[23] 。
2009年梅州市各县(市、区)年平均气温在21.2~22.3℃之间,全市平均为21.7℃,比历年平均(指1971-2000年平均值,下同)偏高0.7℃,较上年上升0.7℃。年内2、5、8、9、10月平均气温比历史同期偏高,1、11月偏低,其余各月属正常。其中2月气温特高,比历史同期偏高6.5℃,刷新了历史同期最高纪录。9月各县(市、区)的气温也明显偏高,兴宁、大埔等站的月平均气温也打破了历史同期最高纪录。2009年全市的极端最低气温为:-2.4℃(1月11日平远测得);极端最高气温为:39.6℃(8月2日大埔测得).年总日照时数在1789.0~2043.9毫米之间,全市平均为1946.1毫米,与多年平均持平。2009年,梅州市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雨量相对集中,旱涝交替出现。3月、6月、8月、11月、12月降水偏多,其余月份降水偏少,其中2月、10月降水稀少,特别是10月,一半站滴雨未下,全市大部分县(市、区)有中度气象干旱出现。年降雨量在1016.3~1712.5毫米之间,全市平均为1289.3毫米,比多年平均偏少21%[23] 。
生活着的千年古城-梅州
生活着的千年古城-梅州(46张)
梅州地处低纬,近临南海,受太平洋和山地的特定地形影响,夏日长,冬日短,全年气温高、冷热悬殊、光照充足、气流闭塞、雨水丰盈且集中,属亚热带季风气[23] 候。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