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冷冬日里的一天,信步走在人来人往的滨河路上,冷风在不急不缓地吹着,也吹来一股久违的香气,风中,浓浓的烤红薯的味道不停地牵动着我的味蕾,让我不知不觉地在一个老农烤薯的地方小憩一会。我实在是受不了那饱含着无限甜蜜回忆的香气,我的嘴、我的心,就在烤红薯营造的暖暖的氛围里感受着一样别具魅力的诱惑了。 慢慢地剥离红薯已经烤得干瘪的皮,映入眼帘中那热气腾腾的薯肉仿佛一下子就把我的思维给噎住了,第一口进入嘴巴的薯肉首先把我给 “镇”住了,第二口和接着后面的若干口则把我完全“烘”住了,我再也无法自持,于是接连干了五个热气腾腾的烤红薯,心满意足之后,就找一住干净的石凳坐下,慢慢回味着那冬日里香喷喷的烤薯之味道了。
红薯作为一种农作物在我的故乡十分常见,从我记事起,我家那为数不多的旱地里雷打不动的农作物就是红薯,一则是为给圈里的猪准备青饲料,二者是收获一定数量的红薯当作粗粮之用。红薯还真是好东西,它的嫩叶嫩芽可当菜吃,藤条可做猪饲料,结好的薯子可烤、可蒸、可晒,哪怕是地下的老藤也能当作牛饲料,而且牛喜欢得不得了,总之红薯在农人眼中那是全身是宝啊。据说红薯这东西是个外来物,明朝时才从菲律宾吕宋这地方传入中国,以其繁殖快、结实多、耐旱等优点迅速在全国推广开来,在灾荒年代还起到不可磨灭的救灾作用。
全身是宝的红薯让我苦涩的童年时代充满了无限乐趣。小时候,家中特穷,一周吃不上一餐肉的情形常有之,肚中无油的我总喜欢到野外折腾着什么东西来解馋,熏老鼠、涸池捉鱼、掏鸟窝、烤红薯啊,都是我的拿手好戏,尤其是烤红薯这事儿,至今仍让我倍感亲切。农村孩儿烤红薯主要是靠烧红土块来焐熟红薯的,先是挖个二十公分深、三十公分宽的坑,然后捡来土块垒成一个小小的窑,捡来干柴送进窑里去烧,而且必须非常小心地烧,不然一不小心把窑给碰塌就前功尽弃了,还谈何吃上香喷喷的烤红薯呢。干硬的土块在燃烧的干柴的炙烤下变红、变黑,热气逼人,待烧得垒窑的土块都差不多的时候,将窑底的柴灰扒出来,迅速将挖来或是捡来的红薯丢进火红的窑中,红薯丢完,就得迅速用石头砸塌薯窑,埋 上细土,让那些红薯在热窑中慢慢变熟了。在煎熬中等待近半个小时后,终于到了红薯出窑的美妙时刻了,小心扒开窑土,一个个熟透的香气怡人的红薯展现在眼前,顾不上红薯的热和烫了,揭掉薯皮,把热气腾腾的薯肉往嘴里送,那种劳有所获的自得便油然而生,甚是畅快。吃不完的烤红薯我们是不会浪费的,拿回来去还是可以帮家里的弟弟妹妹解解馋,稍微填一下饥饿的肚皮的。童年时的快乐总是令人难以忘却,难以忘却那热气腾腾却又香气盈盈的烤红薯,难以忘却那篮子里活蹦乱跳的鱼儿,难以忘却那一只只被擒获的肥硕田鼠……
时光匆匆而过,转眼间我已从当年的放牛娃成长成一名戍边的边防军人,从十岁一下子跨入到了而立之年,从一名农家孩子成为一名“吃皇粮”的国家干部,之间我吃过很多苦,受过很多累,也经历了很多艰难困难的考验和磨砺,在此之中,依旧改变不了我那颗炽热的上进之心,改变不了我对过去的农家生活的浓浓思念。随着年轮的增长和学业的繁重,放学后或是周末到山上烤红薯的次数越来越少,最后是直至没有,甚至长达十多年再没有过,是有些遗憾,也有些无奈,人之一生,总是在收获些什么和失去些什么之中徘徊、平衡,有所得必有所失。纵然是好多年没有再垒窑烤红薯,但是我对烤红薯的依恋却从来没有淡化过。上中学和大学时,每逢寒假,我依旧会在母亲生好的火堆旁放上生红薯,或是在煮菜的柴 灰里丢进几个生薯,不出半个小时,我就能吃上香气四溢的熟红薯了,虽然味道没有那么纯、香气没有那么浓,但总可以帮助我回味一下那儿时的味觉,再次感悟儿时的饥饿和自得。大学毕业后参军入伍到边防,每每冷气逼人的深冬时节,那街上的叫卖烤红薯的声音总是不绝于耳,那烤红薯的味道依旧会妩媚地诱惑着我,那纯正自然的美妙享受依旧在如期造访我的心房,同样地,我依旧会买上几个红薯解解馋,依旧会和卖红薯的商贩聊起几句,内容当然是与红薯依依相关
时光荏苒,我在边关戍边已是七年有余,但烤红薯的诱惑却始终是牢牢地缠绕着我,我无法拒绝,亦不敢拒绝。无需多言,烤红薯的味道已经是深深浸染到我的血脉中,融入到我的坎坷岁月中,成为我这辈子再也推却的“薄礼”。纵然垒土窑焐红薯的岁月早已经一去不复返,但是对于烤红薯的热爱却从来没有冷却过,相反,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愈发浓郁,看来这辈子是注定要与红薯结下深深的缘分了,是缘也,亦是巨大的福啊!就这么吧,让烤红薯的诱惑长久地停留在我戍边岁月里吧,吾心无憾,必须如此的。
文/闭剑东
冷冷冬日里的一天,信步走在人来人往的滨河路上,冷风在不急不缓地吹着,也吹来一股久违的香气,风中,浓浓的烤红薯的味道不停地牵动着我的味蕾,让我不知不觉地在一个老农烤薯的地方小憩一会。我实在是受不了那饱含着无限甜蜜回忆的香气,我的嘴、我的心,就在烤红薯营造的暖暖的氛围里感受着一样别具魅力的诱惑了。
慢慢地剥离红薯已经烤得干瘪的皮,映入眼帘中那热气腾腾的薯肉仿佛一下子就把我的思维给噎住了,第一口进入嘴巴的薯肉首先把我给 “镇”住了,第二口和接着后面的若干口则把我完全“烘”住了,我再也无法自持,于是接连干了五个热气腾腾的烤红薯,心满意足之后,就找一住干净的石凳坐下,慢慢回味着那冬日里香喷喷的烤薯之味道了。
红薯作为一种农作物在我的故乡十分常见,从我记事起,我家那为数不多的旱地里雷打不动的农作物就是红薯,一则是为给圈里的猪准备青饲料,二者是收获一定数量的红薯当作粗粮之用。红薯还真是好东西,它的嫩叶嫩芽可当菜吃,藤条可做猪饲料,结好的薯子可烤、可蒸、可晒,哪怕是地下的老藤也能当作牛饲料,而且牛喜欢得不得了,总之红薯在农人眼中那是全身是宝啊。据说红薯这东西是个外来物,明朝时才从菲律宾吕宋这地方传入中国,以其繁殖快、结实多、耐旱等优点迅速在全国推广开来,在灾荒年代还起到不可磨灭的救灾作用。
全身是宝的红薯让我苦涩的童年时代充满了无限乐趣。小时候,家中特穷,一周吃不上一餐肉的情形常有之,肚中无油的我总喜欢到野外折腾着什么东西来解馋,熏老鼠、涸池捉鱼、掏鸟窝、烤红薯啊,都是我的拿手好戏,尤其是烤红薯这事儿,至今仍让我倍感亲切。农村孩儿烤红薯主要是靠烧红土块来焐熟红薯的,先是挖个二十公分深、三十公分宽的坑,然后捡来土块垒成一个小小的窑,捡来干柴送进窑里去烧,而且必须非常小心地烧,不然一不小心把窑给碰塌就前功尽弃了,还谈何吃上香喷喷的烤红薯呢。干硬的土块在燃烧的干柴的炙烤下变红、变黑,热气逼人,待烧得垒窑的土块都差不多的时候,将窑底的柴灰扒出来,迅速将挖来或是捡来的红薯丢进火红的窑中,红薯丢完,就得迅速用石头砸塌薯窑,埋 上细土,让那些红薯在热窑中慢慢变熟了。在煎熬中等待近半个小时后,终于到了红薯出窑的美妙时刻了,小心扒开窑土,一个个熟透的香气怡人的红薯展现在眼前,顾不上红薯的热和烫了,揭掉薯皮,把热气腾腾的薯肉往嘴里送,那种劳有所获的自得便油然而生,甚是畅快。吃不完的烤红薯我们是不会浪费的,拿回来去还是可以帮家里的弟弟妹妹解解馋,稍微填一下饥饿的肚皮的。童年时的快乐总是令人难以忘却,难以忘却那热气腾腾却又香气盈盈的烤红薯,难以忘却那篮子里活蹦乱跳的鱼儿,难以忘却那一只只被擒获的肥硕田鼠……
时光匆匆而过,转眼间我已从当年的放牛娃成长成一名戍边的边防军人,从十岁一下子跨入到了而立之年,从一名农家孩子成为一名“吃皇粮”的国家干部,之间我吃过很多苦,受过很多累,也经历了很多艰难困难的考验和磨砺,在此之中,依旧改变不了我那颗炽热的上进之心,改变不了我对过去的农家生活的浓浓思念。随着年轮的增长和学业的繁重,放学后或是周末到山上烤红薯的次数越来越少,最后是直至没有,甚至长达十多年再没有过,是有些遗憾,也有些无奈,人之一生,总是在收获些什么和失去些什么之中徘徊、平衡,有所得必有所失。纵然是好多年没有再垒窑烤红薯,但是我对烤红薯的依恋却从来没有淡化过。上中学和大学时,每逢寒假,我依旧会在母亲生好的火堆旁放上生红薯,或是在煮菜的柴 灰里丢进几个生薯,不出半个小时,我就能吃上香气四溢的熟红薯了,虽然味道没有那么纯、香气没有那么浓,但总可以帮助我回味一下那儿时的味觉,再次感悟儿时的饥饿和自得。大学毕业后参军入伍到边防,每每冷气逼人的深冬时节,那街上的叫卖烤红薯的声音总是不绝于耳,那烤红薯的味道依旧会妩媚地诱惑着我,那纯正自然的美妙享受依旧在如期造访我的心房,同样地,我依旧会买上几个红薯解解馋,依旧会和卖红薯的商贩聊起几句,内容当然是与红薯依依相关
时光荏苒,我在边关戍边已是七年有余,但烤红薯的诱惑却始终是牢牢地缠绕着我,我无法拒绝,亦不敢拒绝。无需多言,烤红薯的味道已经是深深浸染到我的血脉中,融入到我的坎坷岁月中,成为我这辈子再也推却的“薄礼”。纵然垒土窑焐红薯的岁月早已经一去不复返,但是对于烤红薯的热爱却从来没有冷却过,相反,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愈发浓郁,看来这辈子是注定要与红薯结下深深的缘分了,是缘也,亦是巨大的福啊!就这么吧,让烤红薯的诱惑长久地停留在我戍边岁月里吧,吾心无憾,必须如此的。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