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 豫东大鼓

家乡区县: 柘城县

豫东大鼓是河南省商丘市的主要曲种之一,是商丘市仅次于河南坠子、豫东琴书的第三大曲种。该曲种不用丝弦伴奏,只用小鼓(或战鼓)、铜板(或檀板、简板、跨板)击节演唱。解放初期,豫东大鼓在商丘地区十分流行。据1988年艺人普查,豫东大鼓艺人占全区艺人总数的16.4%,而且在豫东拥有广大的听众。
豫东大鼓的发祥地是柘城县陈青集镇的汪庄村。据传在1640年,有一名姓朱的官绅为避难流落汪庄村定居下来,靠经商成为当地富甲一方的富人。在过60岁大寿时,朱姓官绅请了很多戏班子,说、拉、弹、唱样样齐全,一连热闹三天三夜。而朱姓官绅对大鼓情有独钟,便将大鼓艺人留下来,教给村中李姓人家演唱。于是,大鼓艺术就在柘城县任庄村安家落户。后来,这种民间艺术逐步演化为豫东大鼓,至今已有360余年历史。
豫东大鼓经过长期的发展和完善,逐步成为商丘市独具特色的一种民间艺术。该曲种曲调优美,唱腔粗旷,节奏感强,是豫东群众十分喜欢的曲种之一,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社会公益性价值,文化内涵非常丰富。但近年来豫东大鼓与其它曲种一样受大气候的影响,其生存现状及发展前景令人堪忧。具体表现为专业曲艺演出人员大幅减少,名老艺人所剩无几,大鼓艺人后继乏人,濒危凸现,急需采取措施加以保护。2008年9月,商丘市人民政府将豫东大鼓公布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加以保护。2009年6月,豫东大鼓被省政府公布为河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李久义也被省文化厅认定为豫东大鼓的代表性传承人。

不好意思(2015-05-2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