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有个“泥人张”,柘城有个“泥人李”。“泥人张”全国出名,可“泥人李”却鲜为人知。2005年8月,北京博物馆和中央文物学会文物鉴定专家组组长吕济民教授在商丘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史培德和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琼的陪同下来到柘城县远襄镇南街村考察,对该村李延芳、李秀山父子的泥塑作品大加赞赏。吕教授说:这是柘城的“泥人李”呀,简直能和天津的“泥人张”媲美。他欣然写下了“奇技艺高”的题词。从此,“泥人李”揭开了“藏在深山无人知”的面纱,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知。
清朝末年,商丘祖传泥塑艺人曹继先在自己的家乡做大型泥塑生意,其弟子众多,主要承接当地的庙宇神像的塑造,在豫东一带颇负盛名。民国时期,柘城县年仅12岁的少年李廷芳拜曹继先之子曹广仁为师,学习泥塑艺术。师徒参与了火神台、灶冢庙、玉皇庙等庙宇寺院的大型泥塑、彩塑、彩绘创作。解放后他们仿制了大型泥塑群像《收租院》。1963年,他又参与了商丘市中心广场毛泽东高大塑像的设计与制作。几十年的艺术实践,使他的艺术水平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有专家评价说:李廷芳的泥塑作品其比例之精确,骨骼之有力,形态之逼真,传神之微妙,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是立体的画,无声的诗。
李延芳的儿子李秀山为“泥人李”的新传人。李秀山早在师范学校进修过美术,参加过农民画创作,有多幅作品在省、地展览中获奖。这都为他的泥塑创作提供了好的基础。他在传统的技法上大胆创新,吸收了国画及西洋画的艺术营养,使作品具有张力,更加逼真。他创作的艺术作品主要有婚丧嫁聚民俗系列、柴米油盐生活系列、中国“四大名著”人物系列和中国古代神话系列等,都达到了较高水平。
“泥人李”的泥塑作品具有典型的中原泥塑特征。所塑人物饱满质朴,线条浑圆,富有弹性,构图形式简练、粗放,制作手法娴熟。具有传统性、夸张性和生活气息。每件作品都形象逼真,出神入化。河南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袁汝波看过“泥人李”的作品后写出评论说:“李秀山的作品具有浓厚的民间传统特色,极富喜庆生活气息。他运用了现代对比手法,使作品有冷有暖,有阴有阳,具有立体感,穿透力。他们父子的作品有着无限广阔的前景,他们是实力派民间艺人。”
2006年10月,“泥人李”被批准为河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05年10月其作品《订婚》、《打柴》荣获商丘文化温州行工艺品展金奖。2005年故宫博物馆院中国文学会鉴定专家组组长吕济民欣然提笔为李秀山泥塑书写“奇技艺高”评语。2006年,河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袁汝泼观后赞叹:“神手泥人李”。2006年5月,系列泥塑作品荣获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文化局举办的“木兰文化节”金奖。2006年7月,河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授予李秀山“民间艺术杰出传承人”荣誉称号。2006年8月,作品《博》荣获北京中国第三届年间艺术博览会银奖。2007年11月,在 《品味中原》文化艺术演示会上,李秀山受到了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省长李成玉的 亲切接见。2007年,《炎黄二帝结盟》荣获第四届中国艺术博览会金奖。2008年至今,李秀山被推举为柘城县政协委员。2009年,李秀山在远襄南街建造了泥塑馆,共3层,建筑面积750平方米,用于制作和展出泥塑作品。该馆年均接待参观人员5000人以上。2010年1月,李秀山注册成立了“柘城县秀山泥人李发展研究中心”。最近,李秀山之子李亚伟在黄山路北段开设了“泥人李世家”门市部,用于销售泥人作品。
李秀山创作的《锣鼓喧天》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