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永明的酥制培乳和组合酱菜

家乡区县: 柘城县

苏永明的酥制培乳和组合酱菜
苏永明的酥制培乳和组合酱菜又称三园斋味合酱菜,是柘城县城关镇有名的以祖传工艺腌制的组合酱菜。该技艺在柘城县城关镇苏家现已传承28代,750余年。
柘城苏氏祖上原是内蒙古人氏。其腌制酱菜的技艺起源于元朝初年,当时苏氏太祖苏宝山随蒙古大军南下,因不愿参与征战而隐居柘城县北关经营酱菜生意。清朝初年,苏氏十六世祖苏玉堂摸索出豆腐乳腌制技艺,创立“店小二三园斋味合酱菜”品牌。数百年来,苏氏酱菜享誉豫东。解放后,苏氏酱菜被柘城县人民政府列为“柘城特产”。
三园斋味合酱菜主要有“组合酱菜”和“酥制培乳”两大类。组合酱菜是柘城县别具风味,由多种酱菜组合而成的酱菜。通常以优质大豆、小麦及各种新鲜蔬菜为主要原料,采用传统工艺手工制作,天然酿造,并经过多种微生物协同发酵腌制而成。具有酱香醇厚、色泽棕红、味美可口、开胃助食、营养丰富、原汁原味等特点。组合酱菜以传统的酱菜腌制工艺为基础,以地方的农副产品作原料,采用现代科技、加入蜂蜜、冰糖和党参、桂圆、黄芪、枸杞等多种中草药腌制而成。具有健胃、益脾、润肺、减肥、去皱、美容、杀菌、解暑、预防结石、消除疲劳、增进食欲、延年益寿等功能,对预防高血压、动脉硬化等有一定效果。其系列产品有保健酱菜、味和酱菜、营养酱菜三大类。
苏氏生产加工的“酥制培乳”更是豫东一绝。该产品采取苏氏祖传传统工艺加工,呈粽黄色,醇香浑厚,略带甜味,味美可口,食之有增强食欲,帮助消化之作用。近年来,酥制培乳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发明了“明缸淹制法”,简便了生产工艺,缩短了培制周期,使味道更加甜咸可口,实为全国培乳类产品之一绝。
百年老酱坊三园斋味合酱菜历史悠久,属中国四大酱菜园之一。与北京六必居酱园、河北槐茂酱园、山东玉堂酱园齐名。在清末,三园斋味合酱菜传人中的一支向金陵发展。曾获两浙江南盐运使封赏,将金陵酱菜园定为“官酱园”,其经营店铺上悬巡抚盐漕部院命名的“官酱园”匾额。柘城县老字号“三园斋酱园”于清咸丰年间在柘城县北关建造了豪华的店铺,专营酱菜生意(存有旧照片,可惜该店铺在解放初期被毁),在豫东享有盛名。民国四年,国民政府举办农贸精品博览会,柘城苏氏的三园斋味和酱菜荣获特等奖章(存有民国时期旧照片)。
解放后,当地政府非常重视三园斋味合酱菜的生产。1954年,柘城县在三园斋基础上组建柘城县酱菜厂,聘请三园斋酱园传人苏九为该厂业务厂长,指导工人们生产酱菜。1957年,在周恩来总理主持召开的全国豆制品会议上,该厂生产的“酥制培乳”经过严格化验与鉴定,被评为全国第二名。1980年,该厂所生产的“酥制培乳”在武汉召开的全国豆制品评比会议上被评为全国第二名。从此,柘城酥制培乳打开销路,其系列产品畅销全国各地。1981年,柘城酥制培乳生产工艺被上海市粮食职工大学、上海市酿造科学研究所编入《酿造工艺学》教材。1977年11月,酥制培乳在武汉举办的全国豆制品评比中,荣获全国同行业第一名。1997年7月,传承人苏永明撰写的《柘城酥制培乳发酵机理探讨》一文,荣获河南省科技成果奖。2001年柘城县酱菜厂解体,苏永明在自己家里开办了酱菜厂,恢复苏家百年老字号“三园斋味合酱菜”。他们生产的酥制培乳和组合酱菜于2002年被柘城县人民政府定为“柘城特产”。2003年2月,苏永明撰写的论文《柘城豆腐乳发酵机理与前景》一文在香港荣获国际优秀奖。同年6月,苏永明撰写的论文《店小二组合酱菜发酵机理研究》一文在中国科学院人文研究所举办的优秀论文征集活动中被评为优秀科技成果一等奖。接着,苏永明的三园斋味合酱菜向中原大城市郑州市发展,在郑州市建立酱菜生产基地。2007年3月,在河南省诚信活动研究室举行的食品调研活动中,三园斋味合酱菜被评为“最佳质量信誉品牌”。2010年,三园斋味合酱菜获河南省建设中原经济区“十二五”重点培育品牌。
2011年9月,三园斋味合酱菜腌制技艺被省政府公布为河南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苏永明被省文化厅命名为该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

不好意思(2015-05-2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