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遂宁经济技术开发区
写绿色文章 绘宏伟蓝图
绵绵秋雨,尽洗铅尘,遂州大地更显宁静从容。行走在国开区,山,葱茏苍翠,水,一碧如洗。深吸一口气,饱满的氧分子充盈体内,让人顿感神清气爽。很难相信,这里就是遂宁工业发展的桥头堡,这里就是遂宁产业发展的聚集区。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国开区对于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刻透析和一贯坚持。
很多人觉得绿色发展只是个概念,虚无飘渺,国开区的领导班子却觉得绿色发展内容丰富。体现在规划上,绿色发展就是产城一体,集约高效;体现在建设上,绿色发展就是环境友好,顺应自然;体现在招商上,绿色发展就是无污染、低能耗,高科技、高附加值。
坚持产业兴区
打造绿色经济示范区
在国开区现有产业的发展中,绿色发展理念是一条泾渭分明的分界线,低污染、低能耗、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企业,大力扶持,帮助企业做大做强;而高污染、高能耗、产能落后的企业,坚决取缔。
柏狮光电就是国开区的一个典型企业。一次采访柏狮光电的科研实验室,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很多电视剧里,实验室都是灯火通明、纤尘毕现,而柏狮光电的实验室,只有实验人员的操作台、办公间才是灯光常明。“虽然公司里面光线不是很充足,但很多走廊白天都是不开灯的。我们可以基本做到有人的地方才有灯。”企业管理人员告诉记者,由此可见,柏狮光电的节能理念已经深入骨髓。
对于淘汰污染企业、落后产能,国开区的步伐走得非常坚定。国开区建立了产业淘汰机制,对不符合现代新型产业发展要求的高能耗、高污染产业,逐步进行清理淘汰。
另外,国开区对于企业生产过程也有严格的环保要求。比如金湾电子在生产中涉及电镀废水的排放,按照国开区的要求,企业专门建立了污水处理厂,生产污水经处理必须达到三级饮用水标准后,才能排入城市污水管网,市环保局每周都会对企业的生产废水进行抽样检查。去年9月份,省安全督导组莅遂检查,金湾电子对于污水处理的措施,得到督导组的一致认可。
对于产业的绿色坚持,在国开区的招商引资中也得到充分体现。今年以来,国开区围绕园区发展主攻方向和主导产业,编制招商项目30个,并进行了可行性、可操作性论证,其中,绿色发展的要求是关键一项。通过评估论证,国开区最终舍弃了12个项目,引进了符合条件的项目18个,到位国内市外资金101亿元,超额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
目前,国开区在招商引资中紧盯电子信息、机械装备制造两大产业中无污染、低能耗、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企业,积极打造“对接成渝、功能配套、体系完善”的绿色经济产业链。区内现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2户,拥有国家级综合试验站1个、国家级企业技术创新中心2个、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中心3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9个。
坚持规划引领
打造产城融合样板区
国开区将规划引领始终贯穿于园区的发展建设,用好“借智借脑”这把关键钥匙,提升城市规划水平,实现产城融合发展。
“我们的理解范畴内,在城镇建设中遵循绿色发展理念,简单地说,就是在已建成的区域内优化提升,统筹协调;在新城建设中科学布局,产城一体。而这一切都离不开规划引领。”国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规划花再多的钱都是小钱,规划不好盲目动工花再少的钱都是大钱,规划没做好就不要急于动工。这就是国开区在城市建设中的绿色坚持。而规划一经审定,就要保持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不折不扣地执行,不得随意变更和改动。下一步,西宁新城的建设将是国开区城市建设的重中之重,对于即将展开的新城建设,国开区要求按照保护山水大格局,顺势而为的总体思路,突出生态,坚持靠山近水理念,做足山水、生态文章,加强规划引导和塑造,并且注重产业与城市的融合,围绕产业园区集中配套公共服务中心,把西宁新城打造成全市重要的区域绿色发展板块。
在已建成区域,国开区通过提升优化、统筹协调来实现城市的绿色升级。在交通方面,国开区顺利完成了玉龙路、明月路、遂州北路、西山路、南环路等城市主要干道的改造升级,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交通出行更加便捷,受到群众的交口称赞。在环境提升方面,国开区大力打造的西山森林公园和滨江北路湿地公园已初见成效,而即将付诸实施的渠河西侧公园、大千世界城市公园等,都将为城市增添新的“绿肺”。下一步,国开区还将在建成区选择一些点打造社区商业服务中心,增加交通慢行系统,减少市民的生活出行距离,减少碳排放,降低能耗。
在具体的项目设计上,国开区也会要求设计单位严格按照国家节能设计标准进行设计,在材料选择上采用节能环保材质。比如在实施的玉龙路、明星大道等道路的升级改造中,国开区就逐步采用太阳能灯、LED节能灯,降低能耗,节约资源。
坚持富民惠民
打造跨越发展先行区
绿色发展不是空中楼阁,最终的落脚点还在于富民惠民。
“发展就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所以,在任何时候都要把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通过这些年的发展实践,国开区为这句话作了生动的诠释。
近些年,在国开区原来大片的庄稼地里,如雨后春笋般冒起一幢幢现代化的厂房,而原来这些土地的拥有者,变成了房东,变成了工人,变成了老板。比起原来的日夜耕作,他们现在的生活精彩得多,富足得多。而这一变迁的轨迹,成为国开区进一步推动绿色发展源源不断的内动力。
家住北固乡龙楼村的赵大爷给记者谈了他的感受:“早在2007年的时候,听说政府要引入企业,把这一片变成工业区。当时很多人心里都有抵触情绪,主要就是怕污染,怕工厂生产时的噪声影响休息。现在才发觉根本不是这样的,这里的工厂不但没有烟囱,生产的时候,我们连声音都听不到。不知道的人,你给他说这里有几十家工厂,有几万人上班,他都根本不会相信。”
赵大爷把家里空余的房子租给工人,当起了房东,儿子和儿媳都在工厂里上班,从失地农民变成了产业工人。“现在的生活肯定比以前好过多了啥,一年的收入翻了几番。”赵大爷笑着说。
产业的发展,也提升了国开区基础设施的建设。走进国开区,我们可以看到,宽阔的柏油路四通八达,道路两边,鲜花四季常开,景观错落有致。高楼林立,商贸繁盛,凸显现代时尚都市风范;碧水蓝天,绿树成荫,彰示生态田园城市魅力。
打造绿色经济示范区、产城融合样板区、跨越发展先行区。遵循这样的路径,国开区正在大步向千亿园区迈进。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