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5月16日讯 在今年的“全国助残日”即将到来之际,本报“关爱一线牵”栏目对我市的残疾人群体予以关注。上周,首批10户残疾孩子的心愿一经公布,就被民建南通市委的爱心企业家会员全部包下。周三,我们把关爱物资送到了孩子们手中。
大冰箱,小小心愿及时实现
14日上午9时许,当本报“关爱一线牵”小分队来到市特殊教育中心时,孩子们正在校园季直楼前做广播体操。
此次对口帮扶的10户残疾儿童大都来自市特教中心。由副校长朱瑞良和市残联工作人员曹仲辉引路,大家走访的第一站是上周“故事讲述”主人公吴文烨的家。来到五山家园37幢吴家楼下时,送冰箱的货车已经提前抵达。随行的南通华荣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张进荣作为民建南通市委的爱心企业家会员代表,帮吴文烨母亲将冰箱安装好。
眼瞧着一直想买的冰箱真的搬进了家,吴母激动极了:“一台冰箱,至少得花上我一个多月的工资。没想到这么快就有好心人帮我们圆了心愿,太感谢了! ”
点读笔,为孩子的学习助力
第二站,爱心小分队前往市区段家坝。10时许,我们来到段家坝小园21幢的杨殊家。9岁的杨殊就读于市特教中心小学2年级,据朱瑞良介绍,孩子的爸爸、妈妈还有奶奶都是盲人。为维持家庭的生计,这个盲人家庭利用自家底楼的车库开了一间盲人按摩馆。
当天上午,爱心小分队寻到这间盲人按摩馆时,杨殊的父母都在忙着给顾客推拿。杨母杨珺珺告诉我们,这间盲人推拿馆已经开了9年,平时大多是周边的街坊邻居“照顾”生意。为能更好地提供服务,他们夫妇还专程在南京中医药大学进修了针推专业。
“我和她爸属于全盲,女儿4岁时发现视神经萎缩。虽然父母双盲的家庭也有生出视力正常孩子的可能,但是女儿视力不好,我们并不意外。”杨珺珺谈及此事,神情中透着遗憾。
此番,张进荣针对孩子的特殊情况,为杨殊送去了一台点读机。“只要笔点上去,就能发出声音,在课余时间可以方便孩子自学英语还有增长课外知识。”从张进荣手中接过爱心物资,杨殊一家人连声致谢。
洗衣机,给聋哑男孩的礼物
在上周“故事讲述”专访17岁聋哑女孩吴文烨时,她通过手语告诉我们,还有4年自己就将高中毕业,希望能考入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做一名人民教师,给聋哑孩子教书。事实上,许多残疾孩子都怀揣着一个大学梦。当日,咱们走访的第三站主人公——20岁大男孩王培培,在上个月刚刚结束的全国聋人对口单招考试中,就凭借优异的成绩,顺利被北京联合大学特教学院动漫制作专业录取。
儿子考上了大学,父亲王志刚的脸上难掩喜悦。今年45岁的王志刚在我市一家机床厂上班,据他透露,家里用坏的那台洗衣机是7年前搬家后买的。此番,在民建南通市委爱心企业家们的张罗下,王培培家终于用上了全新的全自动洗衣机。“这孩子这么优秀,今年暑假,我要把他的励志故事整理一下,讲给社区的孩子们听。 ”崇川区虹桥街道虹南社区党委副书记江韩兰表示。
同心基金,众人协力助学逐梦
据了解,采购本期“关爱一线牵”10户家庭心愿物资的5784元善款,全部由“思源工程——同心基金”提供。据民建南通市委办公室主任曹海戎介绍,此次已经是他们第4次参加本报关爱活动。
曹海戎说,与“关爱一线牵”初次结缘是在去年12月31日。当日,民建南通市委副主委胡澜石、会员企业家陆建辉、厉和明、黄锦华等同志顶着寒风,将困难家庭急需的生活物资分别送到10户大病患者家中。民建南通市委盛赞“关爱一线牵”栏目在社会好心人与困难家庭之间架起了一座“关爱之桥”。他们选在今年的首个工作日正式启动了“思源工程——关爱一线牵活动”,将在今年一年内关爱8期共计80户困难家庭。
在结束此次走访时,民建南通市委的爱心企业家会员代表表示,今后他们将继续以传递温暖和正能量为己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同时,呼吁每一位爱心人士发动身边志同道合的人一同参与,众志成城,将爱心的力量越聚越强。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