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天童寺

家乡区县: 浙江省北仑区

      天童寺,位于浙江省宁波市东25公里的太白山麓,始建于西晋永康元年(300年),佛教禅宗五大名刹之一,号称“东南佛国”。全寺占地面积7.64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达3.88万余平方米。有殿、堂、楼、阁、轩、寮、居30余个计999间。寺院坐落在层峦叠嶂的太白山下,“群峰抱一寺,一寺镇群峰”,东、西、北三方有六峰簇拥。背枕巍巍主峰太白峰;左依东峰、中峰、乳峰;右靠钵盂峰,圆秀突起,状如覆钵,聿旗峰,陡惊峻险,似旌展扬。唯独南面天阔山远,一条郁郁葱葱万松大道恭迎宾客朝山进香。

少白岭
少白岭是去天童寺参观游览必经之地。少白岭上建有五佛镇蟒塔,俗称少白塔。相传唐会昌年间(841-846年)有巨蟒作崇,吞噬行人,心镜禅师以石馒头诱杀除害,镇于塔下,故俗称铁蛇关。
深径回松
是天童十景之一。从伏虎亭至景倩亭约1.5公里,深径两侧,千年苍松,直刺青天。南宋袁奎诗云:“太白峰前三十里,古松夹道奏竽笙;清辉秀色交相映,未羡山阴道上行。”
凤岗修竹
在寺东山脚幽径旁,有一片翠绿竹林,遮蔽云天,山风起时,秀竹婆娑弄影。传说曾有凤来仪,故称“凤岗修竹”,也是“天童十景”之一。盛夏来此,清凉沁人。在此路上还有清关桥,山上之水汇聚于万工池流经清关桥注入溪流中。每当大雨过后,桥下溪流飞溅,喷涌似雪团,与万松、铁蛇合称“天童三关”。此处也是“天童十景”之一,称“清关喷雪”。
双池印景
是指天童寺前的内外两个万工池,旧为放生池。池水清澈,碧瓦朱墙倒映入池,更添佳趣,池上方有琵琶石,以足顿之,铿锵发音如琵琶声。这也是“天童十景”之一,就是“双池印景”。

    天童寺掩映于茂林修竹间,群山环抱,古木参天。天童寺位于浙江省宁波市东30公里的鄞县东乡太白山麓(现属于宁波市鄞州区东吴镇天童村境内),是国务院确定的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天童寺创建于西晋永康元年(300年),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是宁波东部地区最著名的两大古代寺庙之一(另一座为阿育王寺)。僧人义兴云游至南山之东谷,见此地山明水秀,遂结茅修持,当时有童子日奉薪水,临辞时自称是“太白金星”化身,受玉帝派遣前来护持。自此山名“太白”,寺曰“天童”。唐开元二十年(732年),法璇禅师建太白精舍,后人称之为“古天童”。至德二年(757年),宗弼禅师将寺迁到太白峰下,即今寺址。乾元二年(759年),肃宗赐名为“天童玲珑寺。”咸通十年(869年),唐懿宗敕赐“天寿寺”名。景德四年(1007年),宋真宗敕赐“天童景德禅寺”额。寺僧惟白多次与神宗皇帝研讨佛理,宋徽宗敕赐他“佛国禅师”称号,并御书天童景德寺惟白续灯录序。建炎三年(1129年),曹洞宗著名禅师正觉(1091—1157)住持,住山30年,弘传曹洞宗教义,倡导“默照禅”。1134年,寺内修建容纳千人僧堂,继而扩大山门为佛阁,内供千佛。中建卢舍那阁,置五十三善智识像,称“千佛阁”。寺内常住僧人上千,被称为中兴时期。淳熙十六年(1189年),日本僧人荣西本寺习禅,承临济法脉,回国后创立日本临济宗。宋淳熙五年(1178年),孝宗赐“太白名山”四字。绍兴四年(1134年)虚庵禅师来寺住持,扩建千佛阁,高3层12丈,成为东南第一大殿。宋嘉定年间被列为“禅院五山”之第三山。天王殿四大天王特高特大,为江南诸刹所不及。

Triangel0724(2015-05-2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