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走在中原经济区建设前列

家乡区县: 孟州市

州,北依太行,南向黄河。在名山大川和丰厚文化的悄然孕育下,在实干、创新、智慧的37万孟州人的不断开拓下,“十一五”期间,该市产业集群科学发展、现代农业标准升级、城市品格魅力提升、百姓生活和谐构建……

我们审视孟州,寻找孟州人在这片土地上奋斗的足迹;

我们关注孟州,求证孟州人对中原经济区发展所诠释的艰辛而特色的密码;

我们解读孟州,提炼孟州人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认真书写的宝贵真知。

书记感言:

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基于孟州良好的发展基础,应该勇于担当、积极作为、走在前列。我们将围绕“城市带动,产业支撑,农业提升,民生改善”的总体思路,以新型城镇化带动“三化”协调发展,走开放型经济带动、创新型经济引领的非资源县市科学发展之路。

市长感言:

“十二五”时期,孟州将按照“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的总体要求,着力抓好产业集聚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三项重点工作,加速壮大支柱产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建设宜居城市,力争在省、焦作市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奋力走在中原经济区前列。

回眸“十一五”

四大亮点彰显发展成效

打开孟州市工业经济版图,六大产业园、四大支柱产业宛如中流砥柱,擎起了该市县域经济的广阔蓝天。

回溯5年前那个“新起点”,孟州市委书记魏超杰当时的思路非常明晰:“围绕龙头抓产业、围绕产业做集群,通过集聚区建设,培育出以‘百亿元为龙头、十亿元为支撑、一亿元为群体’的产业集群,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劲的动力。”

这一构想,为孟州工业结构转型升级和产业集聚搭建了良好的发展平台。5年来,该市累计投资4.03亿元启动了铁路专用线、污水处理厂、创业园等项目,提高完善集聚区的吸纳力和承载力。42家限额以上工业企业顺利入驻,全球最大的汽缸套生产企业、金刚石生产企业、核黄素生产企业、皮毛加工企业,还有在生产规模和技术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的嘉陵三轮摩托车及零配件生产企业、纯碱生产企业、粮食加工企业纷纷在孟州安营扎寨。孟州工业迅速发生裂变,焕发出了勃勃生机:全市销售收入超10亿元企业8家、超亿元企业66家,分别是“十五”末的4倍和6.6倍。

在汽车零部件、生物化工、皮草加工、新材料四大主导产业基础上,孟州市引导优势产业进行规模扩张:中原内配公司实施总投资22亿元的整体搬迁增能改造项目,打造汽车配件产业园;以金玉米、掌柜食品等120余家粮食深加工企业为依托,打造更具竞争优势的食品工业园;启动建设了总投资60亿元、包含16个项目的生物产业园;促成了隆丰皮草公司与西班牙革乐美公司、美国德克斯公司的战略合作,建设了高档服装革项目和制鞋项目,形成了皮草加工产业园。在四大产业园的基础上,衍生了高新材料产业园和嘉陵摩托产业园,支柱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64%,有效集聚了孟州市工业能量。

2010年,预计孟州市生产总值实现17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5万元,均是“十五”末的2.4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地方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完成110亿元、7.1亿元、145亿元、35亿元,分别是“十五”末的3.5倍、2.3倍、4.5倍和2.4倍。

农业:专业合作社助农增收

眼下虽是寒冬,孟州市东田丈村的蔬菜交易市场生意仍然分外火爆,这个地处陵区过渡带的“穷村”,在孟香果蔬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引领下,目前拥有1500余亩的标准化无公害蔬菜示范园区,社员户均亩收入2.5万余元。

孟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刘文年告诉记者:“乡亲们想致富,一家一户单打独斗根本不行,必须抱成团儿来闯市场,专业合作社就是引领农民抱团儿闯市场的法宝!”

为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又好又快发展,孟州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在信贷、税收、土地及注册登记等优惠政策,相关部门紧密配合,各司其职,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目前,孟州市已初步形成以200多个专业合作社为龙头,7.6万亩经济作物种植、3.8亩绿色蔬菜种植基地、180万头规模养殖为核心的农业产业化模式。

在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该市大面积推行标准化生产养殖,取得绿色食品认证1个、省级无公害产地认定14个、省级无公害产品认证18个,注册商标7个,全市60%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和54%的农户纳入产业化经营,小麦高产创建创造了全国记录。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5110元和7455元,分别是“十五”末的2.1倍和1.9倍。

城乡建设:古韵新风靓河阳

孟州历史悠久,秦置河雍县,汉晋称河阳,唐宋为孟州,明代为孟县。1996年撤县设孟州市。古老的文化,赋予这座小城以深沉、厚重的底蕴。开拓进取的孟州人,更是以轰轰烈烈的城市和新农村建设,使这座小城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该市以旧城改造为突破口,每年城建投资都在10亿元以上,完成了30余条城市主次干道、第三水厂、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天然气输配等一批城建重点工程,建设了滨河公园等一批城市亮点,建成了3条商业步行街、8个专业市场和一批文化娱乐设施,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金融、物流等生产性和消费性服务业快速发展,三产规模较“十五”末增加了12.4亿元,带动就业3.8万人,三产税收较“十五”末增加了1.8倍。

该市坚持“以城带乡,以乡带村,城乡互动”的原则,统筹推进城市和新农村建设,城镇化率达到45.5%,比“十五”末提高了12.6个百分点。以新农村建设为载体,开展了73个试点村、16个示范村建设,建成了49个新型农村社区,完成了65个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城乡供水、供气一体化工程率先在焦作推进,城乡公路等级、密度等均居全国前列。

为了让每一个孟州人生活的更幸福,该市每年民生支出额度递增1亿元,为群众办好“十件实事”。建立了覆盖市、乡、村的就业服务网络,城镇登记失业率连续五年稳定控制在4.2%以内。先后3次提高了农村低保标准、2次提高了城市低保标准,全市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80.8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持续增长,医疗保障基本实现了全覆盖。连续五年在农村实施了“温暖新居”建设,在城镇建成了一批廉租住房,较好地解决了低收入群体的住房困难。

对外开放:进出口总额全省“五连冠”

孟州人始终不渝的坚持改革开放、科技创新,以此推动外向型经济的蓬勃发展。

5年来,该市各项改革继续深化,政府机构、财政体制、行政审批制度、农村土地流转、投融资体制等改革走在全省前列,本土企业中原内配成功登陆A股市场,农村信用联社成功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投资开发集团、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等一批融资机构创新组建,构建了多元化的融资服务体系。

5年来,该市矢志不渝的打造了“孟州环境”品牌,用开放的理念、开放的胸怀、开放的气魄广纳国内外客商嘉宾,优良舒适的城市环境、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细致入微的服务环境、宽松优惠的投资环境使孟州市连续五年蝉联“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和“外商眼中的河南最佳投资城市”,吸引和集聚了一批战略支撑项目,五年累计引进市外资金290亿元,引进项目398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60个,包括3家上市公司、3家世界500强企业、3家中国500强企业和2家中国500强民营企业,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产品资金合作关系。

5年来,该市坚持科技创新,逐年递增科技三项经费投入,建成国家级技术创新机构3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4家,拥有1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2个博士后研发基地,3家企业牵头制定国家或者行业标准,广济药业核黄素生产工艺被定为“国际首创”,全市发明专利数量每年都在250件以上,连续五年全省第一,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2%,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5%,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市”称号。

凭借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双轮驱动”,孟州市2010年进出口总额、出口创汇分别完成5亿美元、2.9亿美元,分别是“十五”末的2.4倍和2.7倍,三项指标连续五年居全省各县(市)首位。经济外向度高达24%,是全省平均水平的6倍,连续五年作为唯一县(市)在全省对外开放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连续五年被评为“河南省对外开放工作先进单位”,成为全省对外开放的一面旗帜。

Ec托尼乔巴(2015-05-2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