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特产之蜀锦

家乡区县: 高新区

蜀锦,又称蜀江锦,是指起源于战国时期中国四川省成都市所出产的锦类丝织品,有两千年的历史,大多以经线彩色起彩,彩条添花,经纬起花,先彩条后锦群,方形、条形、几何骨架添花,对称纹样,四方连续,色调鲜艳,对比性强,是一种具有汉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格的多彩织锦。它与南京的云锦、苏州的宋锦、广西的壮锦一起,并称为中国的四大名锦.2006年,蜀锦织造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是蜀锦工艺的传承单位。蜀锦也是日本国宝级传统工艺品京都西阵织的前身。

蜀锦(tapestry from Sichuan)[1] ,原指四川生产的彩锦,后成为织法似蜀的各地所产之锦的通称。蜀锦多用染色的熟丝线织成,用经线起花,运用彩条起彩或彩条添花,用几何图案组织和纹饰相结合的方法织成。成都是蜀锦的故乡,公元前316年秦灭蜀后,便在成都夷里桥南岸设"锦官城" ,置"锦官"管理织锦刺绣。汉朝时成都蜀锦织造业便已经十分发达,朝廷在成都设有专管织锦的官员,因此成都被称为“锦官城”,简称“锦城”;[2] 而环绕成都的锦江,也因有众多织工在其中洗濯蜀锦而得名。[3] 十样锦是蜀锦的主要品种之一,简称“什锦”。
蜀锦已有两千年的历史。山谦之《丹阳记》说∶“历代尚未有锦,而成都独称妙,故三国时魏则市于蜀,吴亦资西蜀,至是乃有之。”汉至三国时蜀郡(今四川成都一带)所产特色锦的通称。以经向彩条和彩条添花为特色。
“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丝织品,代表了丝织物的最高技术水平。北宋初年,在都城汴京开设有"绫锦院" ,集织机四百余架,并移来了众多技艺髙超的川蜀锦工作为骨干。[4] 另在成都设"转运司锦院"。宋代最有名的锦有两种,一是四川生产的蜀锦,二是苏州、湖州、杭州等江浙一带生产的所谓"宋锦"。南宋朝廷迁都杭州后,在苏州设立了宋锦织造署,将成都的蜀锦织工、机器迁到苏州,丝织业重心逐渐南移,郡守山谦之从蜀地引用织锦工匠在丹阳(南京,南朝刘宋都城)建立斗场锦署,使蜀锦技艺传到江南。中国有四大名锦:四川的蜀锦、江苏的宋锦、南京的云锦和广西的壮锦,而蜀锦,因其历史最为悠久和独特的工艺,有“母天下锦”的美誉。
“蜀”是四川的古称,因蜀地盛产桑而多有桑虫,桑蚕吐丝作茧而盛产丝,故蜀地自古便有“蚕丛古国”之誉,盛产丝织物,并通过丝绸之路将丝绸和锦缎传到了世界各地。蜀锦原材料为蚕丝,异常珍贵,其生产工艺繁琐,生产效率低,因此在古代有“寸锦寸金”的说法,而在当时,蜀锦是皇室与达官贵人才能享有的奢侈品。

慢三拍(2015-05-2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