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楼司镇,属湖南省,位于临湘市北部,地处湘鄂边界,是沿107国道由北进入湖南的第一镇,扼三湘咽喉,守湘北门户,是本省四大边境重镇之一。镇域东抵湖北省赤壁市和崇阳县,南与临湘市忠防镇、壁山乡和湖北省通城县毗邻,西与临湘市聂市镇、五里乡接壤,北与临湘市坦渡乡、定湖镇相连。境内有京广铁路、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武广高速铁路贯穿腹地,有“小汉口”之称,是湘鄂赣毗邻地区农副产品集散中心。
相传元朝初年,朝廷向南方推广养羊技术,在湘鄂边陲建立竹牌楼,设司管理。明初,在此地设立羊楼巡检司,说明这是关津要冲之处,简称羊楼司。此处有一座山称为尖山,俗称附近为尖山铺。
1917年修筑粤汉铁路时,由于此处地势狭窄,弯道过急,将车站改建于尖山铺,称羊楼司车站,从此羊楼司这个地名正式代替了尖山铺。尖山现称老羊楼司。民国初为5区镇域,民国二十五年为羊楼司镇,民国三十六年为羊楼司乡。1958年与临近的文白乡、龙源组成羊楼司公社,1981年羊楼司集镇从公社分开,建羊楼司为乡,同年乡、镇合一,组建羊楼司镇。1984年,从文白乡析置六个村组成龙源乡。分开后,羊楼司镇107平方公里,2.6万人,人平纯收入达到4880元。而文白乡只有99.4平方公里,1.5万人,龙源乡只有4.74平方公里,0.7万人,发展相对落后,人平纯收入只有3600元和3400元。为了发挥羊楼司镇的辐射作用,带动文白乡、龙源乡的发展,2007年临湘市委、市政府经过反复调查研究,征求意见,报省民政厅批准,撤销了文白乡、龙源乡,将羊楼司镇、文白乡、龙源乡合并为羊楼司镇。合并后的羊楼司镇面积253.8平方公里,辖41个村(居委会),393个(居)民小组,5万人。合并后山林面积35.1万亩(其中竹林15万亩),水田25811亩,旱地12457亩,茶园6730亩,集镇面积4.31平方公里。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