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大学——山东师范大学

家乡区县: 济南市历下区

       山东师范大学(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简称“山师大”,是教育部与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省部共建高校),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泉城济南 [1]。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02年山东大学堂内设的师范馆[2]。其前身山东师范学院成立于1950年10月,系建国后山东省成立最早的高校。1952年享有“南齐北燕”美誉之称的齐鲁大学的物理、化学、生物三系并入。1981年更名为山东师范大学。分校本部、长清校区两个校区办学,总占地面积近4000亩(约258.7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0.66万平方米。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基础实验室9个。
学校现有24个学院,79个本科专业,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6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2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65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2个专业学位授权点,覆盖十大学科门类,学科、专业学位数量居省属高校前列。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在韩国、肯尼亚、美国合作建设孔子学院3所,是全国省属高校和师范院校合建孔子学院最多的高校之一[1]。
建校以来,培养24万多名合格人才,其中包括一大批爱岗敬业的优秀人民教师和教育管理者,以及许多严谨求实的科学家、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和搏击商海的企业家。秉承“尊贤尚功、奋发有为”的校园精神和“弘德明志、博学笃行”的校训,努力彰显教师教育特色,目前已发展成为一所文理并重、学科齐全、治学严谨、基础扎实的国内一流的综合性师范大学。

      该校重视师资队伍建设,致力于造就一支教育思想观念先进、知识能力结构优化、学术科研水平一流、思想

校园漫步
道德品格高尚、专兼结合、素质精良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有5位院士被聘为该校兼职教授。现有2647名教职工,其中专任教师1899人,教授、研究员385人,副教授、副研究员777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51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833人。博士生导师136人,硕士生导师近70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中青年教师 315人,具有硕士学位教师812人,设有8个省级学科带头人岗位,8个校内特聘教授岗位。1人入选全国 “百千万人才工程” 第一、二层次,1人获教育部颁发的首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1人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3 人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3人入选教育部中青年骨干教师,7人被选为山东省突出贡献专家,41人(次)被选为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86人(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35位教师获得全国曾宪梓教育基金奖。有6人6次当选全国党代会代表,5人12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4人9次当选全国政协委员,学校领导连续四届当选山东省委委员。先后9人入选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1人入选山东省“泰山学者”攀登计划。另外,学校聘请 100多名国内外著名学者专家任兼职教授[5]。
教学特色

学校具有从严治教的优良教学传统和特色。学校始终把人才培养为学校工作的根本任务,把教学工作作为学校中心工作。以专业建设

山东师范大学校本部行政楼
和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为基础,以学分制管理模式改革为突破口,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教育创新,实行选课制,开展按学院招生、辅修专业、双学位、二次挑选专业等试点工作,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和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1989年以来,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9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74项,获奖总数及层次位居省属高校首位。自2003年以来学校本科招生计划全部列入重点批次录取。本科生考研录取率、硕士考博士率均超过30%,个别专业达到60%。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一直保持较高的水平。
学校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新形势,加强基础学科,发展新兴学科,强化优势学科,突出特色学科,科研水平不断提高。1998年以来,学校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000多项,其中国家重点基础研究 “973”项目 3项国家高新技术发展“863”项目 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3项,国家攻关项目 6项,国家社科规划项目及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40余项。学校年度科研经费达到 2000多万元。2004年被SCI收录科技论文108篇,居全国高校第67位;科技论文被国际引用数量居全国高校第53位。科研成果获国家、省部级奖200多项,2001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04年获鲁迅文学奖1项。学校大力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与企事业单位签订技术转让合同100余项,取得较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学校加强与教育科研单位的联系与合作,与企业联合建立 8个研究所和中试研究基地,与山东省东营市联合建立了中国千亩盐生植物园。
发展成绩

人才培养
建校近62年来,学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发扬“爱国爱校,为人师表,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校风,秉承“弘德明志、博学笃行”的校训,坚持以育人为本,坚持改革发展并举,立足教育,服务经济,砥砺耕耘,自强不息,现已发展成为一所系科专业齐全、办学层次较高、办学条件较好的综合性高等院校,为国家培养了 24万多名合格人才,涌现出一大批知名学者、劳动模范和优秀教师,为科教兴国、尤其是科教兴鲁战略的实施做出了重要贡献。

国际交流
作为教育部批准的首批外国留学生定点招生单位,在校留学生规模进一步扩大。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从1980起,与加拿大圣马利大学、麦吉尔大学教育学院,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麦赛德学院、福德姆大学、科罗拉多学院,英国诺丁汉大学、沃力克大学、考文垂市理工学院等11个国家和地区的42所院校建立了校际友好交流关系,先后派出700多人次到国外进修、讲学、合作研究,聘请200多名外国专家来校任教、讲学。学校是教育部批准的首批外国留学生定点招生单位,自1990年以来,共接收长短期留学生3000多人,成为山东省对外开放的窗口学校。2003年来,学校积极拓展对外合作办学空间,成立了中韩合作国际商学院,开展了与日本、韩国、俄罗斯、加拿大等国的互派留学生等工作,收到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2008年与西班牙国王卡洛斯大学签订互换留学生协定。与法国一些大学正在协商互换项目。
3学术研究
编辑

学科建设

山东师范大学现有24个学院,79 个本科专业,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1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6个博

山东师范大学东方红广场
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29个硕士学位 授权一级学科、165个硕士学位授 权二级学科,12个专业学位授权点,覆盖十大学科门类,学科、专业学位数量居省属高校前列。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有22个山东省“十二五”重点学科,其中省级特色重点学科11个。2012年,据美国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统计,植物与动物学、化学2个学科进入全球大学和科研机构前1%。在全国第三轮学科评估)中,18个学科参评,11个学科进入前50%,是山东省属高校最好成绩。[1]
研究机构

主词条: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设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齐鲁文化研究中心,教育部山东师大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教育部农药、医药中间体清洁生产工程研究 中心,教育部精细化学品清洁生产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山东培训中心。设有山东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山东省外语培训中心、山东省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山东省循环经济研究中心、山东省盐生植物工程技术中心、山东省光电磁功能材料工程技术中心、山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中心、山东省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山东省信息管理工程技术中心、山东省城市环境安全预警预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知识产权研究与培训中心、山东省清洁发展机制技术服务中心、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基地、山东省文化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地方史研究基地、山东省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研究基地、山东省华文教育基地、山东高校师德建设研究基地、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等19个省级研究、培训机构。3个学科被批准设立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岗位。编辑出版《中国人口 ·资源与环境》、《山东师大学报》、《山东外语教学》等6种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期刊。

学术资源

截止2010年底,图书馆收藏书刊共计363余万册。其中中外、文图书337万册,中、外文期刊9600余种,

近27万册。馆藏线装古籍20万册(善本古籍1120种,15688册,宋元版图书2种,明版274种,清朝乾隆以前刻印精良、流传稀少者522种,钞本、稿本169种)。购置电子图书112万余册,中、外文数据库135个。图书馆在古籍文献、解放前出版的中、外文书刊、齐鲁文化文献、“四库全书”相关文献及教育、地理等专业的书刊收藏上较为系统,颇具特色。馆藏数据库建设初具规模,并引进国内外较大的社科、科技信息数据库,为学校教学与科研提供了强有力的文献保障。
学术交流

国际交流学校与国内外高水平院校、科研单位的交流不断。先后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国、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澳大利亚、加拿大、墨西哥、朝鲜 、肯尼亚等15个国家和台湾地区的59所院校建立了校际交流合作关系。在联合办学、教师和学生互派、文化学术交流、共同举办国际会议等方面建立了广泛而深入的合作,成为山东省对外开放的窗口学校。学校成立了中韩合作国际商学院。 先后举办“植物耐逆基因:发展中国家未来发展前景”国际研讨会、偏微分方程及数值分析国际会议、国际心理学家委员会第62届学术大会、齐鲁文化国际研讨会、儒家思孟学派国际学术研讨会、2009IEEE医学与教育信息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国际学术会议20余次。

主词条:山东师范大学长清校区、山东师范大学图书馆
校区
学校分为校本部、长清校区两个校区办学。校本部位于风景秀丽的千佛山脚下,环境优美,古朴典雅,学术底蕴丰厚;长清校区湖光山色,气势恢宏,现代气息浓郁。学校总占地面积近4000亩(约258.7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0.66万平方米。[9]
教学设备
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3000余万元。有各类教学实验室78个。有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基础实验室9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山东省“十一五”重点实验室5个,山东省重点建设实验室5个,山东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有校级实习实训基地330个。图书馆总建筑面积24870平方米,藏书366多万册。建有电子文献检索中心、高速宽带校园教育科研网。校园网光缆140千米,信息点30000个。建有多功能体育馆、田径场、足球场等现代化体育设施。学校附属中学、第二附属中学、附属小学都是山东省规范化学校或 示范学校,已成为山东省基础教育的名牌学校。

sionvi(2014-05-1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