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秀夫 南宋末年著名民族英雄,字君实,祖籍建湖建阳,生于1236年。幼年随父迁居京口朱方镇(今丹徒县境内),后在鹤林寺读书(镇江焦山至今仍藏有陆秀夫题鹤林寺的石碑),20岁登进士;德祜初任礼部侍郎;后又升为端明殿学士佥书枢密院事;祥兴元年(1278年)为左丞相,驻军崖山(今广东省新会县境内)抵抗入侵的元军。次年元军攻破崖山,陆秀夫坚贞不屈、宁死不降,先驱妻、子入海,尔后背负皇帝、怀藏玉玺从容投海而死。为纪念这位民族英雄,明朝初,在其故乡建阳镇建有“丞相陆公故里碑";在福建吉安有陆秀夫与蔡荔娘完婚之地"活水亭"古迹;另有<<陆忠烈集>>传世。
在736年前的今天,1279年3月19日 (农历二月初六),陆秀夫背幼帝投海殉国南宋灭亡。为什么陆秀夫亲手淹死皇帝却被称作民族英雄呢?南宋末年,气息奄奄,命悬游丝,打个喷嚏就可能呜呼哀哉。然而,这“山河破碎风飘絮”的危艰时局,却英雄辈出,他们共扶河山,同撑危局,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挽狂澜于既倒,演绎了一幕幕可歌可泣的英雄壮剧,千年之后,仍令人不禁一睹三叹焉。这些群像中最光辉的代表人物应数“宋末三杰”的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
文天祥的光焰太炫目了,以致历史歌咏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决绝誓言时,湮没了同样光彩照人的陆秀夫、张世杰。
文天祥的伟大,在于他的灵与肉都经受住了考验。所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这是孟子竖起的考验一个人的最高尺度。文天祥经受住了,他堪称当之无愧的“大丈夫”。
陆秀夫的英雄之处,在于他“舍生弃辱”——个人的耻辱,“末代皇帝”的耻辱,一个王朝的耻辱,甚至一个民族的耻辱,毅然背上宋末的小皇帝赵昺蹈海而死。这是千古第一悲剧,陆秀夫上演了主角。
1259年的金榜,足以让300年的宋王朝刮目相看,让3000年的中国文明史刮目相看。因为这一榜诞生了宋末两位足以光耀千古的民族英雄:文天祥,陆秀夫。
陆秀夫(1236年——1279年),字君实,宋端平三年出生于楚州盐城(今江苏建湖),三岁随同父母迁居江南京口(今江苏镇江)。这里是当年宋金、宋元对峙烽火连天的最前沿。
陆秀夫自幼聪慧颖悟,读书过目不忘,塾师百余蒙童之中,独指秀夫曰“此非凡儿。”稍大一些,陆秀夫最喜欢挑拣那些爱国忧民的诗文阅读,常常一边读一边叹息流涕。陆秀夫“才思清丽”,七岁就能诗善文,十九岁一举金榜题名,与文天祥同年。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