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综合体系建设的不断完善,也见证了水上交通的日渐萧条。坐在汽车、轻轨车厢里,如今的我们已经很难找到乘船而渡、荡漾江面的感觉。
重庆渡口现在的情况如何?目前渡口的经营者们的生活状况怎样?带着问题,近日记者来到了位于重庆市江北区鱼嘴镇的鱼嘴渡口及主城大渡口区长江钓鱼嘴渡口,去探访水上人家的现状。
1月28日,山城的气温很低,大渡口区长江钓鱼嘴渡口,曾经的繁忙景象已不复存在,渡口空无一人。
“大概在八九年前这里有车渡,我们从大渡口到对面的巴南去可以坐公交上船,那个时候这里的人是很多的”,家住大渡口区的方女士告诉记者。
据了解,钓鱼嘴渡口位于大渡口区长江左岸,对面是巴南区的鱼洞,这个渡口曾经是连接两个区的重要交通通道,两岸百姓的出行大都依仗渡船。
“那个时候,钓鱼嘴的老百姓到对面‘赶场’,买卖东西,学生读书,基本上都是从这里坐船”,渡口管理员彭其甫告诉我们,在以前,逢年过节的时候在这个渡口坐船的人都是需要排队的,一天发送的人数可以上千人。
2011年8月,鱼洞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大渡口区鱼嘴到巴南鱼洞片区的陆上交通环境大为改善。2012年底,轻轨3号线在鱼洞与轻轨2号线实现贯通,这为附近居民的快捷出行提供了重要途径。
“这几年,钓鱼嘴附近的很多居民也陆续的在城里买了房子,搬迁出了该片区”,彭其甫说,加上现在很多人也有了私家车,所以乘坐渡船到对岸去的人越来越少了。
据了解,目前钓鱼嘴渡口运营的渡船只有1艘,施行的定时发班制,每一小时一个班次,全天共计运行13个班次,从早晨7:00到下午18:00。
“每个班次平均有10多个人”,彭其甫介绍说,每天运送的旅客大概不到200人次。
同样,在曾经繁盛的江嘴镇渡口,萧条仍是遮掩不住。“大概在三四年前,到这里排队坐船过河的人多的很,特别是到赶场天(去集市买卖东西)的时候,都要排很长时间才能上的了船”,一位老乡回忆道。而现在,渡口唯一的渡船也已经停运。
据负责渡口安全管理的值班员说,鱼嘴渡口曾是重庆市主城区客流量比较大的一个渡口,在前几年没有通公路的时候,附近镇上的居民往来过江都是通过这个渡口,说人流量上千也不为过。
记者从市港航局了解到,由于近年来积极推进实施的渡改人行桥项目,将附近几个村庄通过陆路联通了。很多老百姓也就选择路上交通了。
谈到渡口的经营前景,重庆港航局的一位员工说,在重庆主城区的很多渡口在未来几年内或将停止运营。
这位员工分析说,目前正在实施的渡改人行桥项目,每年在全市范围内都将有10座渡口被改造,加上公路网的不断完善,很多跨河桥梁也在不断兴建。这客观上分流大部分的客源,导致选择水路出行的人将越来越少。
同时,随着重庆沿江经济带的不断发展,很多产业园区的不断聚集使得很多的地区得到开发,原来的居民将势必会大量的迁往城区,从而造成了沿江沿河居住的群众密度降低,选择坐船的人也必然会减少。
这承载着山城水上记忆的渡口,或许在不久后,只能存在于人们的感怀之中……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