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新石器时代, 今大邑县境内已有人类活动。
夏、周时有古蜀。今大邑县区域当时古蜀国地。
周慎靓王五年,即秦惠更元九年(前316),秦灭古蜀国。今昔对比大邑县区域当时为临邛县地。
汉高祖五年(前202),平定巴蜀.今大邑县区域为江原县、临邛县地。
西汉末年,王莽立国为新(9至23),临邛县改为监邛县,江原县改为邛原县。后公孙述据蜀称成家(25至36)。监邛、邛原县名仍旧。
东汉建武十二年(36)十一月,成家亡,邛原县复名江原县,监邛县复名临邛县。
历蜀汉、魏、西晋宽大初至成(汉)玉衡二年(312),大邑县区域仍置。
东晋永和三年(347),成(汉)亡。汉原县改为融县,后又复名江原县。临邛县仍置。
中经宋、齐,至梁武陵王萧纪据蜀前,两县建置不变。梁末,武陵王萧纪据蜀(552至553)。临邛县改为依政县,江原县仍置。
梁承圣二年(553),西魏统治蜀地。依政县分出部分地区置临邛县,江原县仍置。
北周孝闵帝元年(557)立国。江原县改为多融县,后县,后又改为晋原县。依政县、临邛县仍置。
隋代,今大邑县区域为晋原、临邛、依政县地。
唐武德元年(618),晋原县地分出部分置唐隆县。武德三年(620),临邛、依政、唐隆3县地分出部分置安仁县,贞观十七年(643),安仁县撤销,咸亨元年(670),安仁县复置。今大邑县区域唐初未建置时,属临邛、依政、唐隆、安仁县地。
公元671年(唐咸亨二年)割晋原县西部置大邑县。
西岭雪山
西岭雪山
《旧唐书》、《新唐书》、《元和郡县志》、《太平寰宇记》载:“其邑广大,遂以为名。”
1284年(元至元二十一年)撤消安仁县和火井县建制撤消,其行政区域划归大邑县。火井县境域后划归邛州。
大邑建县后,唐、宋两代建置无变化。
1377年(明洪武十年)农历五月,大邑建制撤消,境域并入邛县。
1380年(明洪武十三年)农历十一月复置。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