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历史

家乡区县: 都江堰市

都江堰在新石器时代是古老蜀族活动地区,与古蜀国的建立和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秦惠文王灭蜀归蜀郡。政区设置始于秦,称湔氐道,汉升为县。蜀汉时改称湔县,不久改为都安县,属汶山郡。西晋徙都安于今聚源镇导江村,在都安旧治(今灌口镇)置晏官县。自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守李冰创建都江堰水利工程后,这里先后为道、郡、军、州、县所在地,并逐步发展成为成都平原西通藏卫、北达甘(肃)青(海)的交通枢纽,川西北重要的物资集散地。
西晋后期战乱频繁,政区设置变化极大。刘宋,汶山郡治迁灌口,辖都安、晏官二县。
南齐武帝永明元年(483),划今都江堰市岷江以西地域及崇州市、汶川县部分地置齐基县(治所在今青城乡五里村),与都安、晏官同隶汶山郡。
南梁于齐基县置齐基郡,郡县同治。
北周天和三年(568),汶山郡还治;改晏官县为汶山县,仍属汶山郡,废都安县以其地入于郫。天和四年(569),废齐基郡,改齐基县为清城县(治所在今徐渡乡古城村),属犍为郡。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废汶山县,以其地并入郫县。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于汶山县旧址设镇静军,于都安旧址置盘龙县。六年(623)改盘龙县为导江县,属蒙州,清城县属蜀州。玄宗开元十二年(724),改清城县为青城县。
前蜀武成元年(908),改镇静军为灌州,辖青城、导江二县。
宋乾德四年(966),改灌州为永安军,仍辖青城、导江二县。太平兴国三年(978),更永安军为永宁军,不久改为永康军,辖县不变。熙宁五年(1072),废永康军为永康寨,以导江隶彭州,青城隶蜀州。哲宗元祐元年(1086),复置永康军,仍辖青城、导江二县。
南宋末废永康军为灌口寨。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以灌口寨地置灌州,裁撤青城、导江二县,以其地入于灌州。
明太祖洪武九年(1376),降灌州为灌县,十年(1377)撤崇宁县入于灌县,十三年(1380)析出复置崇宁县。
清代、民国沿袭。1950年1月19日,灌县人民政府成立。1959年2月,郫县并入灌县,8月又分置。198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灌县改为都江堰市。[4]

覃璐楠(2015-05-2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