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花楼4

家乡区县: 江苏省高港区

漫步于楼下回廊间,抬头上望又厚又宽的梁面上的双面雕刻,让人目不暇接。雕刻的题材有周敦颐的爱莲、陶渊明的爱菊、王羲之的爱鹅、林和靖爱梅的“四爱图”;有渔翁垂钓、樵夫担柴、农家牛耕、学士读书的“渔樵耕读”;还有历史故事等等。一根根木梁上雕刻一幅幅画面,一个个人文故事呼之欲出。看俞伯牙和钟子期的知音画面:琴师船头抚琴,侧耳凝神,若有所求;樵夫抱膝端坐,静心聆听,似有所悟。
雕花楼中面对天井的装修,不用砖砌体,全是雕花格扇,同样精彩之至。格扇下半部的裙板和绦环板上雕刻三国戏文,如三顾茅庐、东吴招亲、空城记、煮酒论英雄等,还有道教八仙、八宝博古、飞禽走兽、花卉山水等,琳琅满目。可贵的是有些花纹立意新颖,独具匠心。在一对格扇裙板上雕鸳鸯荷花花纹,不是雕池塘荷花和水中鸳鸯,而是雕栽在盆里的荷花、站在盆边和荷叶上的鸳鸯。盆里荷花茂盛,有盛开的花朵,有含苞的花蕾,还有结成的莲子。鸳鸯一上一下,相互对视,含情脉脉。荷花的纯洁与鸳鸯的忠贞在这里描绘得惟妙惟肖。有趣的是荷花旁的弯腿花几上,加雕一只高足碗,里面放满菱角。猜想是取菱(灵)的谐音,将美丽的荷花、相爱的鸳鸯与“灵”相联系,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
雕花楼天井四周的木雕花纹,远不止以上所述这些,几乎能雕的木构件上都雕有花纹。此外朝东5间正门雕刻的长短格扇门窗、廊柱上倒挂的雕刻狮子、廊桁下透雕的雀替等,还有青石天井地面和面北的砖细便门上的少量石雕和砖雕不一而足,就其整体设计与布局而言,都是天井四周木雕的补充与陪衬。
雕花楼木雕题材广泛,仅我们能识读的就有山水、人物、花卉、虫鱼、禽兽、云头、博古、八宝以及其它各种图案,中华文化里的福禄寿、文人隐士、民间故事、田园生活应有尽有。表现手法多种多样,有圆雕、透雕、浅浮雕、高浮雕、镂空雕及线刻多种。工艺精湛,活泼生动,艺术感染力强。带有异国风情的洋门和盘球的狮子,是我国古建筑木雕作品中的独秀,表现的是一种新的思想,反映的是房屋主人的与时俱进。
美哉,雕花楼!
历经沧桑丰姿再现
清代乾隆初年,口岸(今高港区)镇木商姚氏,在镇上建了一座高大的楼屋。楼面东而置,重檐硬山,上下两层,面阔五间,气势非凡。
在镇上风光了160多年的姚氏楼屋,因主人经营不善,家境衰败,至民国初年,易主于从事港口运输发家的当地富豪李松如。买得姚氏楼屋后,李大兴土木进行了扩建。不仅在旧楼屋的西侧仿建了一座同样的后楼,而且还在新旧两楼间加建了二座厢楼,使原来单一的楼房变成了一组四方楼,面积扩大了两倍之多。为显富丽堂皇,又在楼中间的天井四周雕上了让人目不暇接的图案花纹。
新建的后楼与前楼一式一样,仿造得惟妙惟肖,只是屋面的举折和所用的墙砖稍有不同。如此一座有始建年代和仿建纪年的民国仿乾隆时的楼屋,在泰州地区仅此一例,对古建筑的鉴定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楼屋建造时,选用的是湘、黔所产的优质苗木,以及在镇江谏壁定烧的青砖,还有从苏南找来建造园林的能工巧匠,花费重金,历时3年多而成。据说仅木雕一项,就请了两桌(16人)雕工,雕了两年多时间。一位当年参加过油漆至今健在的老人回忆说,他小时候跟着师傅在李家做油漆,一做就是3年。
自古江淮地区民间建房,都选择朝南方向,为的是冬暖夏凉与室内采光。但老风水先生说,南方属“火”,火能克金,商人图财,建房不能向着南方。雕花楼两任楼主都将楼屋朝向了东方。雕花楼天井四周格扇的隔心,楼上全是圆的,楼下都是方的,象征“天圆地方”;天井是方形的,但中间刻的图案是圆的,也考虑了方、圆和谐。雕花楼前檐的右前方,栽有一株分为三杈的古黄杨,系应“黄杨避火”风俗而植。
新楼外墙窗框用的是汉白玉石材,又加生铁护拦,安全美观。楼上南侧厢房与房间当中,设有暗道楼梯,紧急之时,楼上人可神不知鬼不觉地逃离。在兵荒马乱的年代,还真的发生过匪徒来抢事件,主人就是从暗梯逃走而保全了身家性命。
雕花楼曾三次受到磨难。先是抗战时,两枚日军炮弹击中楼外园林,毁坏惨重;再是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一百军十九师驻在楼内,马匹、军车再次伤害园林;三是“文革”期间“破四旧”,损毁了少数砖雕。除遭受人祸以外,雕花楼天井中的雕花还受到风霜雨雪的摧残。木料腐朽了,油漆剥落了,花纹模糊了,前人为保住雕花图案,唯一的办法是一遍又一遍地油漆。
时代的前进,给雕花楼送来了和煦的春风。2004年10月,高港区政府投资100多万元,对雕花楼进行了揭顶大修,经过常熟古建筑工人10个月的奋战,已近完工。技艺高超的雕工,认真修补了所有雕刻花纹,第一次用化学与人工相结合的方法,去除了涂抹在雕花花板上积得很厚的陈年老油漆,全部雕花构件已重新焕发了青春。

流水有情(2014-05-1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