勺柄上的艺术

家乡区县: 重庆南岸区

淅淅沥沥的春雨落在磁器口古镇,过往游人比往常少了很多,烟雨蒙蒙中一家做糖人的摊铺摆了出来。

一手拿着勺子,粘稠的糖浆滴落在白色大理石上,一勾一拉好似作画;一手拿着长刀,撇出糖浆的厚薄勾勒出明暗阴影,顷刻之间,琥珀色的糖浆转眼就成了晶莹剔透的“骏马”。

唐明生,今年58岁,摆摊做糖人已经有11个年头。“最初是我媳妇带我入行的”,他的师傅就是他的妻子。唐明生决定学做糖人之前是摆摊卖棉花糖,“这个(糖人)更赚钱”对于唐明生来说,这门古老的手艺就是他谋生的工具。

早上10点,下着雨的磁器口古镇里游客比往常少了一大半,唐明生的“左右邻居”都还没有开工,他还是照往常一样开始摆摊。

熬糖是做糖人的第一步,水、白糖混合加热调制,“没什么诀窍,靠的就是熟能生巧”唐明生说,他初学时糖浆也熬糊过,熬到哪种程度最好完全靠经验。糖浆熬好了,剩下的就全看画糖人的手上功夫了。

“难者不会,会者不难”这是唐明生学会制作糖人悟出的道理。最初他从简单的大刀、桃子学起,到现在做龙、做凤都能信手拈来。

做糖人的工具很简单,盛糖浆的勺子、造型用的两把刀、粘上去可以拿起来的竹签,就凭这些东西,唐明生可以做2、30种造型。

“就靠这个生活”除了唐明生,他的儿子、媳妇中也有以此谋生的。他说,相对于以前卖棉花糖,做糖人的收入更好一些,所以一做就是十来年。“生意一般的时候一天赚几十,好的时候一天能上百。”磁器口热闹的人气,老手艺和古镇恰到好处的搭配,让唐明生的摊位颇受游客欢迎。

时光的痕迹好像没有出现在“糖人”的身上,做法、造型几百年从未变过。70后、80后的童年记忆,又成了现在90后、00后的儿时趣事。

“前几年摆学校门口,沙坪坝的学校几乎我都摆过。”来磁器口之前,唐明生在沙坪坝的几所学校门口“打游击”,后来磁器口生意更好,才固定在古镇摆摊的。

“和学生打交道很开心”用来谋生的工作也让唐明生感到许多快乐。问起他画糖人最大的感受,唐明生的回答总是“愉快”。他说,以前顾客都是学生,现在游客也是年轻人偏多,常和他们交流觉得自己也年轻了。

“还有自由”唐明生说,这老手艺也算一门小生意,工作的自由度很大,摆不摆摊全看心情。不用朝九晚五、不用熬更守夜。有顾客来就静静地用糖“画上一幅”,没有顾客想早点回家也就收摊了。

现在他还带着3个徒弟,年纪都在30岁左右,这门有着几百年历史的手艺也在他的手中继续传承。

“不会消失,肯定有人做下去。”问起画糖人这门手艺会不会消失,唐明生很坚定地否定了,在他看来,“画糖”还会一直流传下去。

“打算做到什么时候退休?”

“没打算,能做多久就做多久。”

一件事做了十几年,唐明生也渐渐生出了感情。有人说,画糖人的诀窍是 “以勺作笔,以糖当墨,凝神静气,运腕走勺。用抖、提、顿、放等手法,忽快忽慢,飞丝走线;忽高忽低,粗细有致,一放一收,圆转流畅;一顿一抖,悄然成趣。”看着唐明生用糖作画,这出现在街角巷尾的小生意,何尝又不算一种艺术呢?

亿万少男的梦(2015-05-2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