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黑金子”

家乡区县: 广州市增城区

  以荔城西山乌榄、正果湖心岛乌榄等增城乌榄,优质品种为主。西山乌榄因果身尾部有点偏左,故又名“左尾”。它与其它品种乌榄相比,具有皮薄、肉厚(占全果60%以上)、肉纹幼嫩、油质适中、味道芳香等特点。用西山乌榄制成的油榄豉是一种地道的乡土美食,享有“山蚝豉”之美称。

  增城乌榄出仁率高,每担榄仁比一般品种多出半公斤多,为取榄仁的最好品种。增城乌榄始种于16-17世纪间(明朝万历年间),在荔城普遍种植。历年每逢收获季节,个体商贩设点收购,经过粗加工后转销广东潮汕地区和江苏、浙江等地,产量供不应求。

药用价值
功能主治
根:舒筋活络,祛风祛湿。用于风湿腰腿痛,手足麻木。
叶: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感冒,上呼吸道炎,肺炎,多发性疖肿。

①《本草拾遗》:主心中恶水,水气。
②《生草药性备要》:止血。
③《本草求原》:功近橄榄。
④《岭南采药录》:火煅存性,止血化痰。少盐渍之,名榄豉,乳痈初起,煎水洗之可消。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或研末撒。

经济价值
种子油供食用、制肥皂或作其他工业用油。木材灰黄褐色,材质颇坚实,用途与橄榄同。

食用价值
果可生食,果肉腌制“榄角”(或称“榄豉”)作菜,榄仁为饼食及肴菜配料佳品。

食用方法
把生乌榄投进热水中,焗浸数十分钟,待它的肉变软,隔去水,另浸入浓厚的盐水里,三天后即可以当咸菜了。如果要作榄角,则用线把它分成两半,中塞幼盐腌制。若把它去核舂烂制成块状或调成浆状,则叫做榄糕和榄酱。此外它还可以榨油之用。皮据说可作染料,其色鲜红。

榄核椎开取其仁,便是“榄仁”,是制糕饼的高级馅料之一,广式中秋月饼中的“五仁”,其中便有它的一分。所以每年也有许多人利用业余时间斵榄仁以供饼家之需。榄核取去仁后剩下来的核壳是一种很好的烧料,潮州“功夫茶”功夫之一就是火炭,一般认为最好的炭,是榄核炭,其次才是“楝子炭”,取其火猛耐烧,少烬无杂味。因此榄核炭在旧社会遂成为士大夫们品名(草字名)的宠物了,榄核雕刻是广东有名的手工艺之一,艺人们用它可以刻成船只、花篮、人物、动物等等。一粒榄核刻成的船只,其上有楼阁、人物,甚至器皿服用,应有尽有。这些核雕,是传统的出口工艺美术品,此外也有人用它治印,只是不流行罢了。
乌榄的最好品种是“车酸榄”,它的特点是味香肉软,工夫甚少变坏(带松香味),已坏的乌榄,肉硬无味,不宜食用。
乌榄之被人重视,已不自今日始,早在公元十二世纪时宋人笔记《岭南代答》中,已有如下的记载:
乌榄如橄榄,青黑色,肉烂而甘,亦可作蔬茹,核差长,其中仁味松美,荐酒泛茶皆珍,相馈遗者独以核致远,微暴干,椎取仁。
广府人吃榄豉,一般比较考究,起码要加些油进去蒸熟才进食,但潮州人则非常简单,只是浸盐水到了一定程度,即可以拿来佐膳。

 

Qunnie(2015-05-2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