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丁先(1613—康熙年间),字后觉、南山,号忏云,永安县炮子乡(今紫金县苏区镇永光村)人。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壬午科解元。崇祯十七年北上赴试,到达河南省时,得悉李自成成义军攻陷北京,投考无望,折回原籍。不久清兵入关,明幼主南下,钟丁先倾尽家产,招募数千人,屯于中坝凹下山,起兵勤王。明幼帝福王朱由崧迁都南京后,获悉钟丁先起义勤王,钦授其为福建监军道。桂王(朱由榔)迁都肇庆后,升钟丁先为参议,翌年又升为广东按察使司副使。此后,钟丁先出兵与汀州、惠州、班固山等地清军交战15年。兵败,退回中坝凹下山。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明南覆灭,钟丁先解散义军,解甲归田,后削发为僧,隐居永安天字嶂万寿庵、凤安下石彼岸庵。康熙年间,死于彼岸庵。
钟丁先著述甚丰,其中《渔》、《樵》、《耕》、《牧》四首词流传较广。民国6年(1917年)县城钟闲云将钟丁先诗文编成《钟义士文集》出版。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