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棱县高桥翠笼山人彭遵泗

家乡区县: 四川省彭山县

彭遵泗,1702—1758年,字磐泉,号丹溪生,丹棱县高桥翠笼山人。清代诗人、学者,与兄端淑、肇洙齐名,并称“丹棱三彭”。
彭遵泗自幼颖异,孩提时即表现出极高的文学天赋。7岁时,偶濯手水边,随口吟出“素手濯长渠,扬波混太虚。还将指上沥,惊散水中鱼”。语压同辈,大有力追匠手之势。后在外祖父夹江名儒王庭诏的教诲下,博览古今,涉猎甚广。12岁时,与众学童聚玩,有人指扇为题作诗,立就《咏扇上美人吹箫桥边》一首,其结句为:“仙音不肯随风响,恐引刘郎渡石桥”,想象奇绝,语惊四座,人皆异之。

乾隆二年(1737年),彭遵泗举进士,入选为翰林院庶吉士,就庶吉馆深造。次年调兵部主事。乾隆七年(1754)擢兵部员外郎。乾隆十五年(1750)外放,任甘肃凉州(治所在今甘肃武威县)同知,乾隆十七年(1752)转调湖北,署黄州府(治所在进湖北黄冈)同知,乾隆十九年(1754)再改江防同知。为官颇有政绩。乾隆二十一年(1756),以卓异之才不为世用,自请御职归里。
彭遵泗学问广博淹雅,长于古文,亦工诗。其诗超脱峻拔。生平好著述,但不善整理自己的作品,往往随写随扔,或随手存入书箱中,“冀晚年归里,始考订行世”,不期英年早逝,以至后人在整理时“零章杂沓,墨迹蒙难卒读”(彭肇洙《丹溪遗编序》)。在众多作品中,仅遗有三部价值极高的作品行世。

彭遵泗所著的《蜀中烟说》,则是研究四川烟叶发展和清代前期商品经济的重要文献。该书记载,四川种烟以成都平原最为集中,新津、郫县、合江等地所产都很有名。蜀中种烟“大约终岁获利过稻田三倍,人争趋焉。”该书还记载说,当时四川已有相当成熟的烟叶加工技术。烟叶可分为“折叶(烟)”、“索叶(烟)”两大类;丝烟加工技术复杂而规范,出产名品“盖露”、“长行”、“姜黄”、“干丝”等,亦分为加施辅料和原烟两大类;“盖露”、“长行”的品质可与福建名品“闽烟”齐名。郫、崇一带的丝烟加工业最为集中,“城中外,阗尽作坊”。

nsu杜伟(2015-05-2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