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天津二十六位名人(三)

家乡区县: 天津河东区

 【李叔同】(1880~1942)艺术家,佛学家。原名文涛,法号弘一。天津人。童年读诗书,喜好旧诗词,擅长书法金石。1905年赴日本学习西洋画与音乐,并与曾孝谷、欧阳予倩组春柳剧社,主演《黑奴吁天录》、《茶花女》等名剧,开中国话剧运动的先河。回国后曾执教于天津、上海、杭州、南京。全国教音乐、西洋画的教师,多得其亲传,丰子恺、刘质平等名家皆其得意高足。李叔同前半生既是中国话剧艺术的奠基人之一,又是诗人、音乐家、画家、书法篆刻家,均有名作问世。1918年在杭州虎跑寺出家,专研戒律,被尊为南山律宗大师,律宗第十一世祖,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高僧。所著《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曾影印成书。

【马千里】(1885~1930)教育家。名仁声。天津人。南开中学、北洋大学毕业。曾在南开中学、直隶女子师范学校任教,既是周恩来的老师,又是邓颖超的老师。马千里是五四运动的领导者之一,担任天津各界联合会副会长、抵制日货委员会主席,发动群众罢课罢市,请愿示威。大革命前后,马千里积极支持共产党的革命活动。资助周恩来赴日留学,周恩来旅欧时常与马千里通信往来。马千里还将周恩来写的《警厅拘留记》、《检厅日录》在自己创办的《新民意报》上发表。1921年,马千里创立天津达仁女校,积极支持邓颖超、刘清扬等组织"女星社",开展妇女解放运动。还曾担任药王庙小学校长、河北省立一中校长、南开校友总会主席,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曾兼任天津红十字会干事长和副会长,一生忘我工作。

【刘奎龄】(1885~1967)画家。字耀辰。天津人。南开中学首班毕业生,自幼学习郎世宁画法,研究五代、宋、元诸家,尤其是明代吕纪、清代沈铨的画技,并将西洋画之色彩、透视比例融合于中国传统工笔国画之中,形成自己特有的艺术风格。其作品纤细逼真,神态自然,以《孔雀图》最为著名,深得徐悲鸿赞扬,在中国近代画坛独树一帜。

【刘凤鸣】(1889~1978)民间艺术家。回族。天津人。15岁开始随外祖父马顺清学习刻砖技艺。马顺清是天津著名刻砖艺人,在清道光年间,将天津砖刻发展为独立于建筑之外的民间艺术,并开创了堆贴法,扩大立体空间,使作品层次分明。刘凤鸣继承和发扬了马顺清的贴砖法,创造了天津刻砖的独特风格,被誉为"刻砖刘",以立体和半立体透雕见长,在方砖上所刻山水、花卉、人物、鸟兽形象生动逼真,构思精巧,极具艺术欣赏价值。

【刘清扬】(1894~1977)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女,回族。天津人。早年曾参加中国同盟会,1919年在女子师范学校毕业时,立即投入到天津五四爱国运动的革命大潮之中,并很快成为骨干,担任天津各界联合会常务理事,1919年9月加入觉悟社。1920年11月,同张申府去法国勤工俭学,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与张申府介绍周恩来入党,成立党小组,在留法中国学生中开展革命活动。回国后,与邓颖超创办《妇女日报》,于1924年1月1日创刊。4月,受李大钊委派,赴南方开展妇女革命运动。6月,与李大钊、王荷波、罗章龙、彭述之出席在莫斯科召开的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历任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妇联副主席、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等职。

【吉鸿昌】(1895~1934)爱国将领。字世五。河南扶沟人。18岁参加西北军,作战勇敢,机智超群,由一名普通士兵一步一阶升至军长,曾任宁夏省政府主席。1930年奉蒋介石之命,围剿红军。后由同情革命到信仰革命,最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蒋介石对此怀恨在心,令其出国到欧洲"考察",以排除异己。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难时刻,吉鸿昌毅然回国,后于1932年来到天津,全家隐居在和平区花园路4号的一座红色欧式小洋楼里,开展抗日统一战线工作。奔波于京、津之间,联络爱国志士,反蒋抗日。1933年,吉鸿昌联合冯玉祥、方振武等在张家口组成抗日同盟军,亲自担任同盟军第二军军长兼北路前敌总指挥。1934年在天津建立"中国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担任中央委员会主任。所住的红楼成了中共和抗日武装的重要据点,于此设立秘密印刷厂,印制抗日救亡宣传品。吉鸿昌与夫人胡洪霞变卖财产衣物,为抗日前线筹集军火。1934年11月9日,吉鸿昌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11月24日被杀害,为抗日救国壮烈牺牲。临刑前,天下着茫茫小雪,他用树枝在雪地上写下悲壮诗句:"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杨石先】(1896~1985)化学家、教育家。安徽怀宁人。蒙古族。1931年在美国获化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南开大学理学院院长。1947年任南开大学教务长、代理校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南开大学校长、中国化学会理事和天津科协主席。是中国有机农药研究事业的开拓者,曾在1956年参加周恩来亲自主持的科技发展规划制定工作,担任综合组组长,先后发表过40余篇论文,研制成功10多种农药,并培养了大批人才,是中国教育界一代名师。

【于方舟】(1900~1928)革命烈士。原名于兰渚。天津人。1919年五四运动时期,任省立一中学生救国团团长、天津学生联合会评议委员、天津各界联合会学生代表,创建"新生社",出版《新生》杂志。1920年春,根据李大钊指示,将天津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改为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经李大钊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冬负责筹建天津的地方党组织。1924年1月以直隶省代表身份参加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执委。2月,在天津组建国民党直隶党部,为主要负责人。7月,中共天津地委成立,当选为书记。1927年任中共顺直省委组织部长。同年12月,在领导玉田暴动中牺牲。

【金显宅】(1904~1990)医学家。韩国汉城人。朝鲜族。1931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院,获美国纽约州立医科大学博士学位。是著名的肿瘤外科专家,天津肿瘤医院院长、肿瘤研究所所长,美国肿瘤外科学会名誉会员。半个世纪以来,为攻克肿瘤疾患孜孜不倦地努力。先后发表论文和专著70余篇,首先发现"嗜伊红淋巴细胞性淋巴肉芽肿"等新病,多次参加抗癌治瘤的国际会议。由于他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被誉为"中国肿瘤医学之父"。

【哈荔田】(1911~1989)医学家、教育家。河北保定人。回族。出身中医世家,早年师从国医泰斗施今墨,三四十年代便享誉津门,在中医诊治和理论研究上造诣颇深,尤擅长妇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创立了天津首家公立联合诊所,又遵照周恩来亲自指示,创建天津中医学院,为教育和培养中医人才、弘扬中华传统医学付出毕生辛劳。其医术之精、医德之高蜚声中外,所诊治过的患者无论是普通群众还是高层领导或海外政要,无不交口称赞,临终之前还坚持为群众义诊。

【杨连弟】(1919~1952)战斗英雄。天津市北辰区人。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因冒生命危险抢修陇海铁路八号桥立功,被授予"登高英雄"称号。1952年5月在朝鲜牺牲。为纪念杨连弟,铁道部命名陇海铁路八号桥为"杨连弟桥",并建立纪念碑。北辰区建有杨连弟纪念馆。

姚雨林(2015-05-2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