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来龙抬头,春田悄然走耕牛。
农家盼得及时雨,滋润大地保丰收。
临西感恩玉龙王,便炒金花解龙囚。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耕文化丰富多彩。
庄稼是农村人的命根子。在北方农村,冬天是干旱的,春天来了,下地耕种的人们盼望春雨。百姓认为龙是天上司掌布雨的,二月二龙抬头,龙醒来后就可以下雨了。它在百姓心目中是祈龙赐福、保佑风调雨顺的日子。农村有这样的一首打油诗:“二月二,龙抬头,天子耕地臣赶牛;正宫娘娘来送饭,当朝大臣把种丢。春耕夏耘率天下,五谷丰登太平秋。”可见老百姓对这个节日的期盼。
临西百姓以前这天会在自家粪堆上举行简单的“种庄稼”仪式,用谷秸插在粪堆上当谷子,荆棘上插满高粱秸芯当棉花,然后跪在地上祈求丰收。也有年三十前做的,有这天做的,但不重复做。
同时,这龙抬头也会带来其他的问题。龙是百虫代表,二月二以后一切小虫都要苏醒。有些小虫对人有害,所以还要避讳这些小虫。当地人早晨起来吃炒菜,即便是咸菜,也要用油在锅里炒一炒,美其名曰:“炒蝎子爪。”经过冬眠的蝎子,身体已经干瘪,醒来以后要吃东西,更易伤人,通过炒“蝎子爪”,寄托了临西百姓驱除害虫的愿望。
以前老百姓住在土房子里,阴暗潮湿,常有一些毒虫出现,所以二月二这一天要点着蜡烛照房梁和墙壁以驱除蝎子、蜈蚣、蚰蜒、簸箕虫等害虫,一边照一边说:“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临西还有句俗语是“二月二,围墙根,蝎子蚰蜒不上身。”就是这天用草木灰在居住的屋墙根撒上一圈。这一天民间饮食多以龙为名,以取吉利,吃水饺叫吃“龙耳”,吃米饭叫吃“龙子”, 吃面条叫吃“龙须”,吃饼叫吃龙鳞饼。
现在临西人早住上了宽敞明亮的砖瓦房,屋里也铺上了水泥地或地板砖,害人的小虫已“纸船明烛照天烧”,但有些习惯还在上了年纪的家中延续。“蝎子爪”肯定是要炒的。驱虫时,年轻人可能不会用灯照,而是开窗透气,清扫卫生死角,用杀虫剂去喷。这叫殊途同归,讲卫生毕竟是个好习惯。
龙又是祥瑞之物,更是风雨的主宰。俗称“龙不抬头天不雨”龙抬头意味着云行雨作,庄稼将有一个好收成,所以这天还要举行“大囤”仪式:天不亮人们就在自家院里用草木灰撒一个大圆圈,圆圈三层算组成一个粮仓,然后在粮仓中间放上五谷杂粮,再在上面放上砖头,然后放炮、上供、祭奠,希望今年风调雨顺,粮仓盈满。
尽管现在人们关心天气预报胜似关心龙王,但对龙王还是充满着敬重和感激,为了表示这种敬重和感激,这一天有的家庭还要吃炒豆或爆玉米花。
二月二,龙抬头。传说过了今天就会打雷,那隆隆的雷声会把地下的百虫吵醒。百虫并不都是有害的,蚯蚓就开始去松散土壤,这松散的土壤就等待农人去播种他们的希望。
常言道:“春雨贵如油。”这油是给庄稼加的。没有春雷哪有春雨?没有龙头哪有春雷?所以这龙抬头的日子寄托了农人更多的希望。
这天很多地方还玩龙灯,像过年一样吃饺子。现在很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人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二月二这个民俗也逐步走向了“农村包围城市”。即然“正月理发死舅舅”,过了正月人们就开始理发了,剪掉一个月的长发,借喻扔掉陈旧,万象更新。城里人也跟来了,他们这天多到理发店理发,希望自己的事业像腾飞的巨龙。为自己的小孩理发,希望孩子成龙成凤。这叫剃龙头,剃剪了一年都会顺利。
龙是蜷曲的,龙是舒展的,这是要求我们有适应社会的能力。龙是潜隐的,这是要求我们具备良好的心理,学会承受,把握时机。龙飞于天,行云布雨,这是要求我们学会借助于外界客观条件。龙聚百相于一身,这是要求我们学会兼收并蓄,善于学习他人长处。但龙也有善恶之分,这是提醒我们心是变幻无常的,我们要心存慈悲,多行善事,戒除偏私,少些狭隘。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